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強化黨的教育理論,深刻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當代中小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作為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苯心未來社會實踐隊的隊員于2024年1月13日來到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濱河實驗學校,相隔十年重回母校,拜訪恩師,向中小學生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之一,就是探望我的幾位恩師。
2014年,這所學校初步建成,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在這里找到了我的歸屬感。優異的學習成績讓我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參加各種大型比賽,主持各類文藝活動,和老師一起去電視臺參與節目錄制,獲得了市級和省級的很多獎項。我在這里一待就是六年,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市重點高中。我一直忘不了老師們當年的辛苦付出,他們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給我不斷的鼓勵和希望。他們總是說,我是他們眼中的寶藏女孩,但我卻想說,是他們幫我找到了打開那個寶箱的金鑰匙,讓我在前行的道路上從未畏懼黑暗。我曾發誓也要和他們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很多可愛的學生,把我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孩子們,看著孩子們慢慢長大,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這次回校,是我和老師們的十年之約。我思索了很久,給每一位恩師都寫了一封信,決定用書信的形式向他們分享我這些年的成長和喜悅。再次走進校園,奇妙的熟悉感和回憶就瞬間涌上了心頭。這次以畢業生的身份坐在老師面前,我們暢談這些年的感悟和收獲,也說了很多家鄉的變化,聊了近年來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有什么新的變化。我向他們分享了我豐富的大學生活,得到了很多贊許和鼓勵。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能遇見一個可以在人生的路口為你指路的人,是何等的幸運。
圖為實踐隊隊員和小學恩師的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安悅 供圖
與此同時,我還親自走進課堂,和孩子們進行更深刻細致的交流。站在講臺上,看著孩子們清澈和可愛的眼神,我發自內心的向他們講述著我的成長故事。我鼓勵小朋友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認真聽講每一節課,獨立完成每一次作業。我說,你們年紀還小,也正因為這樣,你們的未來還有著無限的可能。通過和孩子們的交流,我發現在孩子們眼中,大學生會有很多作業,會擁有更多的學識和本領,他們總是很渴望長大,就像小時候的我一樣。我向他們講述著自己豐富的大學生活:可以大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青春和夢想,可以站在自己熱愛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看著孩子們的渴望和向往,一種久違的幸福感再次涌上我的心頭。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引導他們在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給他們澆水施肥,這些種子才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才能幫助他們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教室中宣講二十大精神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安悅 供圖
通過這次的實踐活動,我深刻感受到了母校的變化。平地而起的教學樓,窗明幾凈的教室,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都讓我眼前一亮。就像我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說的一樣,我們的未來還有著無限的可能。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我們不妨去大膽地追求自己的熱愛,讓夢想的種子在新時代的沃土中茁壯成長!(通訊員:張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