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殺雞趕年集。”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鄉村大集也迎來了一年里最熱鬧的時候,百姓們紛紛開始采購年貨,迎接新春的到來。
喧鬧而忙碌的大集上,繚繞著熱氣騰騰的煙火氣,氤氳著每個人的年味兒記憶,那里不僅有濃濃的鄉愁,治愈著一整年的疲憊,更隱藏著歷史文脈和普通人的生活希冀。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苯心未來社會實踐隊也來到了趕大集的現場,親自捕捉年味。
大集上聽鄉音鄉情進入臘月,黃河大集比往常更熱鬧了,處處張燈結彩,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1月20日,農歷臘月廿一,市民們正在大集上挑選年貨。盡管現在超市、商鋪里的商品應有盡有,但市民們還是喜歡趕集。“我覺得趕大集更有過年氛圍,以前是父母帶著我來趕集,現在是我帶著我的孩子來趕集。”在他們看來,剛從油鍋里撈出的油條,冒著熱氣兒的餛飩,新鮮出爐的爆米花……這些傳統的味道最是吸引人。
“五香面、胡椒面、孜然面、辣椒面、花椒面,包個包子調個餡兒,離不了的五香面,真香!”賣調料的攤位前,小喇叭不停地播放著老板錄制好的順口溜。
在一旁的花卉攤位邊,市民捧起一盆開得正好的蝴蝶蘭和攤主討價還價。“我多要兩盆,這大過年的,你給我便宜點兒唄?”“行,馬上要過年了,給你把零頭抹掉。”討價還價中,“過年”悄然成為年集上的熱點詞匯。
大集上品鄉村之美1月22日,農歷臘月廿三,小年,鄉村大集上人頭攢動。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各攤位競相展示貨品。新鮮的雞鴨魚肉、蔬菜瓜果,由農民自養、自產、自銷,不但純天然無污染,而且因為沒有中間環節,薄利多銷。
“草莓都是剛剛從大棚里采摘下來的,您手里拿的是紅顏草莓,口感酸甜,旁邊這個是牛奶草莓,口感比較綿密,更甜一些……”種植戶告訴實踐隊員,自家種了兩座大棚,現在正是草莓上市的季節,新鮮的草莓在大集上很是搶手。
“來!嘗嘗咱家的炒花生,沙土炒的,好吃不貴!”路邊賣炒花生的大爺抓起一把花生遞給隊員們。“嗯!好吃!給我稱點兒!”隊員們連連稱贊。
東西買好了,一一結賬、付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年集上買賣雙方的付款方式也緊跟潮流,幾乎每個攤位前面都掛著塑封的二維碼,不少大爺大媽也開始嘗試使用手機付款。
除了舌尖上的年貨,休閑時尚用品也逐漸成為年貨購物車里的必需品。“我買了套煮茶的套裝禮盒,從茶具到茶包全部配齊了,這個春節,咱也試試圍爐煮茶。”平時在縣城上班的市民特地回到老家的大集上感受年味兒。
吆喝聲和討價還價聲中,各種年貨不停地撩撥著來來往往的人們,鄉親們一邊挑選著各種好物,一邊聊著新年的憧憬與期盼。
圖為苯心未來社會實踐隊合照 張安悅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