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師中北法政學院“薪火賡續,奮楫篤行”紅色尋跡團前往新四軍淞滬抗日史記陳列館與周達明烈士紀念館開展調研活動,旨在深入了解抗戰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
新四軍淞滬(千燈)抗日史跡陳列館和周達明烈士紀念館位于千燈鎮歇馬橋村,2015年9月30日正式開館。全館分上下二層,第一層展館為“永恒的記憶”,重點展示新四軍淞滬(千燈)抗日游擊區軍民抗日對敵的全過程;第二層展館為“留在記憶中的光輝形象”,重點介紹新四軍淞滬游擊縱隊參謀長周達明烈士率部英勇抗敵,在歇馬橋犧牲的光榮事跡。
圖為新四軍淞滬抗日史記陳列館取景
在新四軍淞滬抗日史記陳列館,調研團隊被豐富的史料和珍貴的文物所震撼。館內以詳實的文獻、生動的影像和逼真的場景復原,全方位展示了新四軍淞滬抗日游擊區軍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不畏強敵、浴血奮戰的全過程。從游擊戰術的靈活運用,到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每一段歷史都讓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為了民族解放事業,前赴后繼、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昆山人民緊急動員,紛紛成立抗敵后援會、民眾救國會等抗日團體,誓死保衛家鄉。
1939年6月中旬,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東進蘇南,7月初在千燈歇馬橋地區同昆山、青浦抗日游擊隊勝利會師,建立了新四軍淞滬(千燈)抗日游擊區。
1940年6月,中共淞滬中心縣委、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淞滬游擊縱隊在昆山大慈成立,并在尚明甸、歇馬橋等地建立五個區委。歇馬橋地處昆山、上海青浦交界處,部隊進入歇馬橋后,積極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成立了區抗日民主政府,主要任務是整訓、擴軍和發動群眾,培養青年干部,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
當時人民群眾積極為部隊送衣送藥、籌糧籌款,為部隊偵察敵情、站崗放哨,配合部隊破壞公路、燒毀橋梁,牽制日偽軍的行動,使昆青支隊和淞滬縱隊在淀山湖地區暢通無阻。
1941年初春,淞滬游擊縱隊參謀長周達明,率領昆青支隊從歇馬橋出發,準備與朱亞民率領的浦東游擊隊在松江天馬山會師。行軍途中,在謝石關村突遭國民黨忠義救國軍淞滬行動總隊襲擊,周達明參謀長和80多名指戰員不幸壯烈犧牲,只有20余人趁著夜幕沖出敵人的重重包圍,在歇馬橋地區群眾的掩護下,隱蔽在淀山湖的蘆葦蕩里,同當地抗日武裝一起堅持斗爭。這支部隊后隨朱亞民的淞滬支隊進入浙東軍區,全軍整編后為解放軍第20軍第60師。這就是發生在歇馬橋地區的昆山版“蘆蕩火種”故事。
周達明和戰友們為抗戰作出了杰出貢獻。在1939年到1945年的6年烽火征程中,新四軍淞滬(千燈)抗日游擊區的戰士們累計殲滅日軍200余人、偽軍1500余名,成為淞滬地區抗擊日偽的主要武裝力量。
抗日戰爭勝利后,根據《雙十協定》,新四軍淞滬(千燈)抗日游擊區共1500余人在歇馬橋、青浦一帶集結,北撤至江蘇漣水地區,后整編為新四軍第1師第3旅第7團。全國解放后,全軍整編,序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第60師。
圖為周達明烈士紀念館取景
隨后,團隊來到周達明烈士紀念館。作為“新四軍淞滬游擊縱隊”參謀長,周達明烈士的事跡在館內得到了詳細呈現。他率部在淞滬千燈抗日游擊區與敵人展開激烈戰斗,屢建奇功,最終不幸犧牲,將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上。館內展示的烈士遺物、作戰筆記等,生動還原了周達明烈士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讓調研人員對這位英雄烈士肅然起敬。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人們不會忘記為昆山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步入新四軍淞滬(千燈)抗日史跡陳列館和周達明烈士紀念館,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史料……都在向參觀者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周達明烈士的兒子周希曾充滿感情地說:“作為周達明的兒子,我感到非常驕傲。”
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認真聆聽講解,不時駐足凝視,相互交流探討。并表示:“此次調研活動意義非凡,通過實地參觀,我們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的決心。我們將把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是一次對抗戰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和精神洗禮。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