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文學院24級漢語言文學第三團支部組織支部主辦的“書香文院閱讀系列活動”在福建師范大學倉山校區的文科樓,林則徐紀念館舉行。團支書鄭心怡同學及各位支部成員共聚一堂,開展探討紅樓夢經典的意義,同時支部成員們不僅在書里遨游,還走出書外,進入林則徐紀念館,了解歷史煙云背后無法磨滅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精神。
在“共研經典著作”分享會上,團支書先從書本簡介入手,界定“清朝封建統治王朝的鼎盛時期,社會處于緩慢轉型期”的時代背景。然后進行主題研討,思想交流:支部成員們針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批判和反思。進而縱向拓展,對社會的橫截面進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人性的洞察。最后,由團支書鄭心怡上臺發言總結,回歸書本,點明紅樓夢人物塑造形象的成功,以及對書中包含的諸如詩詞文化,禮儀文化,飲食文化等進行溯源。
在“共建多元活動”的場館探秘中,支部成員們集體參觀林則徐紀念館。一起從歷史書本的頁沿深入場館,再會這位矢志報國的閩都赤子。了解清正務實的社稷名臣,放眼世界的左海偉人:重點介紹《四洲志》編譯及“開眼看世界”的貢獻。他也是舉世共仰的禁毒先驅,抗敵御侮的民族英雄。支部小小講解員講述其新疆屯田、抗擊沙俄等事跡。呈現其治理黃河、賑濟災民等政績。
在活動結束后,團支書鄭心怡同學也對本次團立項項目作了總結,她表示本次分享會充分體現了青年將專業學習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的自覺意識。文學院24級漢語言文學第三團支部將以此為契機,通過AI技術促進優秀榜樣精神傳承、文學作品閱讀等方式,推動學子在文化使命中貢獻力量。
作為團立項重點項目,本次活動宣傳了“專業-技術-政策”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引導青年在歷史與書本中回望來時路,用創新與實踐共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