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調研探初心 賡續血脈啟新程——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紅色文化調研工作
“學史增信,知史力行。”為全面掌握群眾對革命文物、紅色歷史的認知程度、保護意愿及相關建議,7月16日,山東理工大學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開展紅色文化專題調研工作。
圖為

實踐團成員在社區廣場調研。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紅色基因是齊魯大地重要的精神內核,承載著齊魯獨特的歷史記憶與地域文化。為系統梳理散落在基層的紅色印記,實踐團成員分赴社區廣場、臨街商鋪及居民院落開展本次調研活動。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悉心向當地居民說明調研目的、講解問卷內容;當地群眾積極配合響應,認真填寫問卷,并就有關問題與成員充分交流,為調研工作的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持。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居民聚落調研。山東理工大學林予淳提供
通過與群眾的深度互動,實踐團收集到大量信息。數據顯示,當地群眾對大峰山革命歷史具有較高關注度,多數受訪者明確表示支持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認為應充分發揮紅色遺址的教育功能,使其成為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此次調研進一步強化了當地群眾對本土紅色歷史的認知,也在社會層面上提升了紅色文化傳承意識,為凝聚保護共識奠定基礎。
圖為實踐團成員調研老教師的場景。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調研期間,實踐團偶然采訪到一位退休老教師。她詳細地介紹了大峰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的籌建背景及大峰山革命的歷史細節,并對實踐團工作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深入挖掘大峰山革命史實,豐富紅色故事的內涵與表現形式;二是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手段,增強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實踐團成員也將結合調研成果,推動大峰山紅色故事進校園、進生活,切實肩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
此次調研為紅色精神的當代傳承提供了實踐參考,也為青年學子踐行社會責任明確了努力方向。隨著社會各界對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持續投入,紅色力量也將在新時代進一步彰顯價值,為推動民族復興提供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