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跨境探新制,易橋策共贏
“跨境易橋”秉持“法連內外貿,易橋跨五洲”的理念,聚焦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戰略,以韓國跨境電商平臺代理人制度為核心研究對象,聚焦該制度在中韓跨境電商實務中的執行效能、對企業合規運營的影響及優化路徑。
暑假期間,團隊成員前往多個實踐地進行調研訪談,結合法學、行政學、國際政治等多項學科,以國務院《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導向為出發點,立足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背景,運用“線上訪談+實地調研”雙重實踐方式,借助文本分析、案例分析等多重分析方法,形成跨學科交叉融合、多方法齊頭并進、研政策理論支撐的三位一體特色實踐體系。此次實踐過程中,團隊系統探究韓中韓跨境電商企業的合規需求與制度適配性問題,致力于為推動中韓跨境電商規范化發展提供實證支撐與對策建議。
02實踐出真知,調研破困局


1、義烏江北下朱電商小鎮
2025年8月2日,調研團成員前往“中國社交電商第一村”——義烏江北下朱電商小鎮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實地調研,其聚集了較多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對探尋韓國市場布局具有典型性意義。本次調研以“電商合規化培訓需求”“代理人制度下政策賦能路徑”為核心議題,以座談為主要形式,與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入駐企業代表進行深度交流,更進一步了解基層電商企業在應對韓國代理人制度時的實操困境。
調研發現,多數中小電商企業對韓國代理人資質認定標準、糾紛處理流程等核心條款認知模糊,存在“重業務拓展、輕合規建設”“賺快錢”等不良傾向。企業普遍反映,制度實施后,商品備案、標簽審核等流程復雜度逐步攀升,但針對性的合規培訓資源卻仍為匱乏,亟需政府以及行業協會提供標準化指引,助力企業化解難題。此外,部分企業因代理費、人力成本增加而縮減韓國市場投入,制度執行與企業承受力之間的適配問題更為突出。




2、國際陸港電商城
8月15日,團隊成員赴義烏國際陸港電商城開展專項調研,其作為中韓跨境電商核心樞紐,入駐企業涵蓋家居、戶外用品等多個優勢品類,其經驗在制度應對方面具有行業代表性。本次調研圍繞“代理人制度執行現狀”與“中韓制度特殊性對比”兩大維度展開,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力求企業制度應對的最佳模式。
調研重點聚焦代理人選聘、制度執行差異、跨境物流三方面內容:一是聚焦企業代理人選聘模式,通過調研發現多數企業有與韓國本地律所合作的傾向,但存在溝通成本高、響應時效慢等問題,對合作形成重大障礙;二是在制度執行差異方面,與歐美市場代理人制度比較之下,韓國對“企業-代理人連帶責任”的剛性要求更為嚴格、標準更為苛刻,導致企業在風險防控上投入倍增,極大增加企業運營成本;三是跨境物流協同帶來重大影響,代理人對物流信息追溯的合規要求,倒逼企業升級供應鏈數字化管理系統,為企業發展帶來又一難點。

3、shein成長峰會
2025年7月29日,團隊成員參與中國・義烏SHEIN品類增長峰會,以“跨境電商合規服務創新”為切入點,重點考察頭部平臺及專業服務機構的制度應對策略。本次調研以“雨果跨境”網站的合規解決方案為標桿,通過峰會論壇、企業展位交流等形式,梳理合規服務市場的成熟經驗。
調研發現,頭部平臺通過構建“法律風控+本地化服務”雙軌模式應對制度要求:一方面依托中韓雙語法務團隊前置審核商品合規性,另一方面與韓國本地合規機構共建糾紛快速響應機制。“雨果跨境”等專業平臺則通過整合代理人資源庫、開發合規自查工具等方式,降低中小電商合規門檻。平臺與專業機構采用多樣應對模式,結合自身實際、尋求最優方案,其經驗為解析韓國代理人制度下的行業自適應路徑提供了重要參考。
03步履丈現實,思索擘未來
通過前期實地調研,團隊從基層企業的認知盲區到頭部平臺的合規創新,從制度文本的剛性約束到實務操作的彈性空間,多維度揭示了制度落地中的現實張力,初步勾勒出韓國跨境電商代理人制度的執行圖景。同時,團隊調研過程中所收集的企業訪談記錄、政策文件、典型案例等資料,使團隊對跨境難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企業現狀認知更為透徹,為后續開展綜合分析奠定了實證基礎。
未來,團隊將擴大調研范圍至威海等中韓跨境電商重點區域,聚焦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主體的制度反饋;同步推進調研資料系統化整理,按“制度現狀-影響機制-優化路徑”邏輯框架撰寫實踐報告,力爭形成兼具學術價值與實踐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跨境易橋”調研團將持續深耕中韓跨境電商合規化研究,為助力內外貿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貢獻智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