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一心,共同戰“疫”
引言: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熱情無私,他們真誠善良,他們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他們有一個共的名字:志愿者。
在這次疫情中,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奔赴基層的第一線,他們平凡而又偉大。戴上口罩,也許你記不住他們的臉,但是他們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銘記。他們也是英雄,他們也值得我們贊美和歌頌。本次采訪其目的是通過與抗疫志愿者的交流來了解當前疫情防控措施做的如何?其二是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能為這場“疫情阻擊戰”做些什么?其三是了解身為共產黨人,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增強我們青年的民族責任感。
采訪人物:小區抗疫志愿者 采訪時間:2022年7月13日 采訪者:張迪軒
采訪內容:
Q1:你的工作任務是?在工作中你的感受如何?
A1:一開始,我們小區是要求每家每戶都要有一個人來保安亭值班,來管理小區進出的人員的。當時天寒地凍的,工作的地方也沒有烤火的。在那里坐上一天說實話還是很不容易的。記得當時工作完回家的時候手指都差不多動不了了。用《送東陽馬生序》里面這句話:’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來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在合適不過了。但是后來又轉念一想:我區區工作一天還干著這么簡單的活就受不了了。那一線的醫護人員豈不是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我第二天就主動向物業申請幫忙記錄小區住戶的體溫。主要任務就是去挨家挨戶的測量住戶的體溫然后在用Excel表格統計起來。小區的人不多但也不少。這一次工作下來感覺像跑了次半馬。腰酸腿痛,但很有成就感。往往第二天腿會更疼,但總感覺好像就是有一種責任感,有一種義務,推著我前進,讓我每天都可以按時,保質的完成任務。
Q2:你有遇到過不配合的人嗎,又是怎么解決的?
A2:當時我叔叔來串門,說找我爸爸有點事,但他又不是這個小區的。當時我遠遠的看見我叔叔我就知道我要面臨’電車難題’了。給他進也不是,不給他進也不是。但當我叔叔來到我面前的時候我還是下定決心,鼓起勇氣給他下了’逐客令’,請他回去。但我叔叔也是個倔脾氣,他說他來都來了,就是要進去。我當時有那么一秒鐘就差點動搖了。但最后我用了一個很不禮貌的方法來拒絕我的叔叔:我直接就把窗戶關起來,任憑我叔叔在外面敲打窗戶。我也不知過了多久,反正當時度秒如年吧,終于我叔叔走了。可能是我叔叔打小報告,回家的時候我爸爸還講了我一頓,但我就覺得我沒有做錯。當然用短信給我叔叔道歉肯定是少不了的。
Q3:你家里人支持你做志愿嗎,你又害不害怕被感染呢?
A3:除了拒絕我叔叔那次讓我爸爸有點不高興之外,家里人還是挺支持我的。因為我們這里疫情不算嚴重,現在全國人民也都開始警惕了起來,所以我認為只要做好了防護措施,比如說標準的戴口罩,和勤洗手等,其實是幾乎沒有感染危險的。
Q4:關于此次抗疫你有什么收獲?
A4:到家里手機玩久了突然做下志愿活動也是一種很不一樣的體驗吧。而且到家里玩一天手機,晚上就會自責自己怎么又沒有學習。但給小區做志愿活動就會令人感到很滿足,也不知道是真的累了還是怎么的,反正晚上的睡眠質量是好了不少。
Q5:你對家鄉的疫情防控還算滿意嗎?
A5:我對我們村的疫情防控還是挺滿意的。臨近年關,人流量會比平常時間大,走親訪友、回家返村人員數量龐大,所以村里第一時間對外來返村人員進行統計并對從疫情嚴重地區返村的人員做心理調整,讓他們積極配合工作。道路關口設有崗哨,24小時輪流值班,對外來車輛進行檢查,確保安全。如發現發燒人員,及時送到醫院對發燒人員免費進行體檢。對于走門串戶的情況,也針對性的做出了方案,勸導群眾安心居家,有效控制疫情。
Q6:你有沒有關注疫情動態呢?
A6:這個自然是要時時關心的。每天早上我都會抽點兒時間去看看疫情的最新進展,看是否研制出來相應的藥物。患病人數相較前一天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政府是不是出臺了什么新的方針。當然有時候會看到一些謠言。面對這些謠言我自己會去查,看是否可信。在這特殊的階段不信謠,不傳謠尤為重要。
Q7:在參加疫情防控之前你有沒有去了解過這個病毒?
A7:在網上爆料這次疫情的時候就能得知這次疫情的嚴重。再加上人們的傳言,會弄的人心惶惶,所以在我參加這次志愿的時候我就認真了解過,雖然這個病毒的傳染性很強,但只要我們多加小心,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出門戴口罩,不聚集,就能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思想與感悟:
通過這次采訪,我了解到了身為黨員的那種責任感與使命感,當大家都處在在恐怖疫情的籠罩下,身為黨員必須身先士卒,積極為群眾做好服務工作。確保群眾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他們所受的壓力也是非常之大的,因為總有些人不理解他們的做法,總想著自己怎么過的舒服怎么來。這種人是非常自私的,他們甚至體會不到黨員志愿者們的良苦用心。除了我所采訪的這些黨員志愿者們,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的黨員同志們在“疫情保衛戰”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
西安市疫情防控升級之后,社區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單元。面對居民生活不便、蔬菜等民生工程吃緊等問題,西安曲江華著社區志愿者聞令而動,聯合小區黨、團員、志愿者39名,積極申請成立臨時黨支部,配合社區進行核酸檢測、人員流調、信息統計、物資配送、值守執勤、扶老助弱等工作,為西安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眾志成城、共渡難關,同舟共濟,友愛互助,讓愛在曲江小區傳遞”!這是一份志愿者義務值班表下面的一段話。
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王灃浩教授、延長石油高榮升先生,主動承擔起志愿者義務服務隊長、副隊長工作,每天現場溝通社區和物業公司、志愿者,保證核酸檢測、抗疫物資發放高效有序進行。特別是跨年夜凌晨,39名社區黨、團員、志愿者,分批次在凌晨將730份政府愛心菜,全部送到小區每一名業主家中。
來自陜西省國企的呼延澤、宋樂子、郝亞峰,高武梁、張建利、陳光、亢彬丞、劉新偉、王鵬、劉春軒、李立等每次主動報名參加小區抗疫工作,除了維持核酸檢測秩序外,還主動加班。特別是來自環保集團的呼延澤不僅動員家人做志愿者,而且主動為志愿者捐增600個N95口罩和400雙橡膠手套,申請要每天出戰。
來自省、市直機關的張嵩、武廣通、秦煒、李茵等,政治站位高,主動承擔起省級單位下沉干部的信息填報、聯絡工作,積極參與社區核酸檢測和物資配送,撰寫張貼抗疫倡議書。除了參加義務勞動,每天為抗疫工作整理分享好的做法和經驗,提高工作效率。
64歲的老黨員李國營,66歲的老黨員馬繼寬,冒著嚴寒,深夜主動到搬運蔬菜現場幫忙。大家勸兩位老黨員讓他們回家休息,他們堅持主動參與搬運工作,馬繼寬老人說道:“我們還能發揮余熱。如今疫情到了家門口,太大的貢獻做不了,但是成為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可以的,同時也能給孩子做好表率,用實際行動去言傳身教。”
以上種種事例表明,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疫情當前,志愿者們挺身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善行義舉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廣大業主也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樣的感動每天都在上演,這樣愛心每天都在傳遞。志愿者們的熱心,也使這個冬天不再難熬!身為群眾們選舉出來的黨員同志們,便要在群眾們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這樣黨員才能在群眾中留下一個好印象。而黨員們受到了群眾們的表揚與稱贊,他們才能繼續積極地為群眾服務,如此良性循環,國家興盛,就離我們不遠了。
黨員志愿者們在這次的“疫情阻擊戰”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影響是深遠的。后面的上海疫情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截至3月27日中午12:00,上海市各級志愿者組織在”上海志愿者網”上發布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達9226個;招募上崗志愿者295949人;累計服務時間17460495小時,人均59小時;累計新增注冊志愿者92242人。這些項目、志愿者、服務內容和時間,都與疫情防控有關,主要服務場所在社區。上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一級響應機制后,全市志愿服務組織停止大量與疫情防控無關的集體活動。眾多志愿者作為市民,也安心在家不添亂,服從安排。部分社區志愿者和幫助弱勢群體的志愿服務項目,仍然立足社區、就近就便延續著平時的服務。各區、街鎮在落實全市居民區防控措施時,也都把原有的社區志愿者團隊作為防控力量重要來源。
市文明辦、市志愿者協會和各區文明辦、志愿者協會制訂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志愿服務四個重點:以社區和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高速道口、地鐵公交以及人口密集場所為重要區域;以疫情防控關鍵、緊要的“窗口期”和返程復工高峰期為重要節點;以黨員、青年、機關干部、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和社區群眾活動帶頭人,鄉賢等骨干志愿者以及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等專業志愿者為重要力量;以防疫宣傳、協助測溫、秩序維護、環境整治、心理疏導為重要內容,按照屬地原則、條塊聯動的要求,強化組織動員,充分發揮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的作用,筑牢開展屬地防控、社區防控、群防群控的志愿服務網絡。
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組織派出黨員干部、公務員,下沉到社區,以志愿者的身份率先加入社區防控的志愿服務行動中。來自工青婦組織的職工、青年、巾幗志愿者和來自社區單位和居民區的志愿者也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行列。
上面鮮活的事例無不體現者著黨員志愿者們的重大作用,他們的辛苦付出是不會白費的,群眾會記住他們,他們已經在群眾的心中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結束語:
最后,我想說的是黨員志愿者們所做的一切時刻在影響著我們青年大學生。“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99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實現中國人民幸福這一莊嚴而偉大的歷史使命,無論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還是“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中國共產黨人都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經受住了一場又一場嚴峻考驗,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今天,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我們也同樣深信,壓不倒,打不垮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定會帶領我們贏得最后的勝利。西安加油!中國加油!
參考文獻:
【1】陳振民. 發揮志愿者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中國社會報 2020-03-30
【2】本書編委會. 共產黨員在抗疫一線. 2020-06-01 P48-P52
【3】李景康. 讓英雄事跡永存 . 新華出版社 2021-04-15 P102-P111
時間:2022-08-09 作者:張迪軒 來源:新華出版社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