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學子尋非遺:竹中經緯,節外古今
為加深當代青年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南京財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實踐隊“一方土地,一縷記憶”決定以竹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進行深入了解。
于7月26日于江蘇淮安對竹編之中竹籃的編織技藝進行探尋,目睹竹的蒼翠,感嘆古人的智慧,欣賞編織的巧妙。進而全方位探索學習竹編及其相關歷史。
竹籃的制作原理主要是用竹絲、篾片以挑和壓的方法構成經緯交織進行編織。大體流程分為材料處理、編織、收尾三個部分。
中國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其中70%分布在鄉間。這也使得非遺的發展成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每一個非遺都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列如竹編。部分類似竹籃的編織已經逐漸被性價比更高的塑料制品取代。但這編竹的技術是不會淡出歷史的。如今仍有不少竹編藝術家孜孜不倦地將竹塑造成各樣的謙謙君子。銘刻時代,書寫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方向會有所更迭,但并不代表就此沉淪歷史。那一方土地的記憶也會隨著技藝繼續刻在新的竹節上。
時間:2022-08-16 作者:黃澤坤 龍文雪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