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常州工學院
團隊名稱:外國語學院青夢隊
指導老師:朱映然
作者名稱:徐荷
摘要:8月6日至8月11日,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青春有我 筑夢前行”實踐團以“環保節約綠色”為主題,在鄉村、社區等進行實地宣傳,引導居民增進對垃圾分類的理念理解和行動落實,助力淮安文明城建立。實踐團隊成員們實地走訪淮海西村、工農路社區、淮海街道,了解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掌握情況,對居民展開垃圾分類知識的科普,積極引導廣大居民踐行垃圾分類理念,共同參與文明城市建設。
關鍵詞:垃圾分類 淮海西村 綠色發展
引言:“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位于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讓綠色成為國家發展和進步的亮麗“底色”。
一、活動背景與目的
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礦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放眼淮安,人民群眾垃圾分類知識較為匱乏,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淮安城鎮“垃圾分類”的進程。2019年6月初,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垃圾分類作出重要指示。習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在黨中央的號召下,2020年8月12日,我省正式印發了《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文件指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態良好、生活宜居、社會文明、綠色發展、文化繁榮的美麗中國江蘇典范。因此,我們青夢隊將圍繞“垃圾分類”進行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地點為淮安,以各類媒體為傳播媒介,以圖文并茂為宣傳方式,以多樣化、多角度為宣傳主旨,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以“垃圾分類”現狀為基礎,以目標分析、宣傳內容、政策保障等角度,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既響應國家“全面開展垃圾分類”的號召,又有利于淮安人民群眾樹立起“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促進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淮安城鎮垃圾分類工作的進程,共同營造淮安垃圾分類的綠色風尚,助力淮安文明城市的建立,促進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實踐內容
(1)淮海西村入戶走訪
期間,我和一位小朋友共同制作了垃圾分類畫報,并且向我們講述了課堂上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入戶宣傳讓我對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情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到普及垃圾分類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我覺得開展垃圾分類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普及理念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次推動落實的行動教育。我們實踐團之所以能夠齊心協力地完成此次實踐活動,歸根到底是青年身上的使命與擔當。工農路社區居委會作為本次“三下鄉”志愿服務開啟的地方,我們實踐團成員與工農路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學習,工作人員們也表示了對于隊員們的期望與愿景。同時,學院工作人員也給大家講解了社區在綠色街道、環保社區等方面的重要舉措和成效。

圖為徐荷和蔣發如同學與小朋友制作海報。
(2)工農路社區宣講
社區宣講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作為宣講員的我,內心難免緊張。在宣講過程中,我發現居民們對于垃圾分類有所耳聞,但大多不知該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我想這便是我們此次“三下鄉”的意義,解決居民疑惑,為社區服務,為城市服務。宣講后,居民紛紛向我們豎起了大拇指,頓時,喜悅之情浮上我的心頭,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居民的肯定與夸獎,達到了宣講預期效果。但沉浸于喜悅不是我的風格,與成員進行復盤,總結了宣講存在的問題:PPT視頻播放卡頓、語言表達流利度欠佳,我認為,這是我們在宣講過程中最大的收獲,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開展下一次實踐活動。

圖為徐荷同學在工農路社區宣講。
實踐團在淮海西村放置一張宣傳桌,兩名成員為前來咨詢的居民解答有關垃圾分類的一系列問題,鼓勵居民從自身做起,堅持做好垃圾分類,為創建文明城市做出貢獻,其余成員則前往淮海西路進行街道宣傳,對周邊居民、過路行人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單,并耐心認真地介紹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怎么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意義。

圖為”青春有我 筑夢前行“實踐團隊合影
三、實踐成果
(1)為增進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理念理解和行動落實,實踐團制作了宣傳手冊、海報、PPT、短視頻等。
(2)實踐團隊在調查結束之后收到了來自工農路社區工作者的表揚信。
(3)實踐團隊在調查結束之后完成了1篇推文,1篇新聞報道,3篇實踐感悟,一篇實踐報告,并將實踐過程發布至微博、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自媒體。
四、實踐感悟
這次的三下鄉活動,使我們受益匪淺,我們不僅了解并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還能夠有機會在工農路社區居委會學習。在這次活動之前,我所認為的三下鄉,無非就是學校下發的暑期任務,應付一下而已。但是經歷了這次活動,我們對三下鄉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三下鄉,不是想象中的標語口號滿天飛,不是所需資料的簡單堆砌,而是需要大學生深入群眾,認真地聆聽群眾的心聲,當我們接觸并融入到不同于平時的生活環境,通過實地走訪淮海西村、工農路社區、淮海街道,真正認識和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親力親為做出實際行動,才能發揮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真正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用宣傳科普的方式,增進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理解和認同,積極引導廣大居民投身垃圾分類,綠色發展的行列,踐行垃圾分類理念,共同參與淮安文明城市的建立,發揮人民當家作主的作用。同時,我們感受到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是卓有成效的,切身了解并看到淮海西村在垃圾分類方面的舉措和成效,感受到了綠色環保節約發展的趨勢。在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一切都在迅速發展,我們青年人必須樹立正確的的奮斗目標,并為實現目標而積極努力,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我們應當肩負起建設美麗祖國的重任。我們用宣傳科普的方式傳遞垃圾分類的知識,也以切身行動引導居民落實垃圾分類理念。垃圾分類,不是一句留于齒唇的口號,而是真真切切落到實處的行動。宜居文明城建設不僅需要居民知道保護環境,愛護地球,還要將知道變為行動,以眾人之力推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對未來發展的美好愿景。站在建黨百年的新起點上,中國共產黨人正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麗中國夢的新使命,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的新答卷,我輩青年要時刻牢記總書記教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努力落實垃圾分類,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志向在高處與云翳齊平,行動在低處暗暗向下扎根,在綠色發展的生態道路上久久為功。
參考文獻: 中國環境報《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道路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