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則國運興。振興鄉村,文化振興是重要的一環。探討如何將社區村落傳統文化與數字化平臺結合,打造智慧文旅,是研究鄉村文化振興的新型方式。6月26日,來自集美大學港口與海岸工程學院的“青山彤日,雨燕雙飛”實踐隊來到廈門市集美區高浦社區進行關于鄉村歷史建筑與文化的調查,收集建筑相關信息,為構建高浦社區文旅專題地圖奠定數字基礎。
高浦社區位于廈門市“一帶”和多中心相互疊加的區域,區位優勢明顯,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自古以來,它便是海防軍事重鎮,同時,它市井繁華,人煙密度大,享有“不夜城”的美譽。在第三次全國人物普查中,共有12處不可移動文物被納入保護,是集美區文物保護的重要聚集區,因此,它具有及深厚的閩南文化底蘊,其文化價值的挖掘潛力不可小覷。
“目前,社區的管理與服務等常態事務已實現數字化與信息化,”社區書記指著居委會門口的自助服務機說道,“社區內的基礎地理數據已經具備,城中村的治理與建設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并已取得相當可觀的成果。在出租房治理、門禁管理、防詐騙宣傳、掃黃打非等工作上均已采用大數據模式。在文旅方面,我們社區已設計好相應的文化IP,但是缺乏線上數字地圖與每個景點的詳細資料宣傳,以及我們初步想讓IP活起來,成為線上的宣傳導覽形象……”書記打開公眾號對成員們進行詳細介紹,并指出現階段社區在文旅挖掘上擬需要的協助。團隊成員們在會后就問題結合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的知識積極討論,發表看法,詳細列出可能需要應用到的分析技術與專業處理軟件,以及數據采集的方式。王翠平老師在了解完隊員們的想法后,給出了專業的指導意見,并建議隊員們在實地考察古建筑時不忘留意現有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利用無人機進行旋轉拍攝,是采集古建筑數據的高效方式。隊員們在了解古建筑的大致分布情況后,規劃好拍攝調查路線,開始進行有計劃的拍攝采集。社區內建筑物高而密集,是很大的飛行挑戰,是對隊員們飛行技術的一大考驗。為兼顧收獲與可能的風險,隊員們在拍攝過程中靈活地進行選擇性拍攝,對于飛行距離過于狹隘的地區進行舍棄,僅保留古建筑的特色部分或者是主體部分,有的放矢,有條不紊。拍攝期間,隊員們積極配合,用文字記錄建筑資料、采訪當地村民對古建筑的了解與照片拷貝同時進行,大家的默契在合作中逐漸加深,熟練度越來越高。
“環浦皆山也,襟浦皆水也,山水合則聚攏,龍聚則地真”,宋代文人如此稱頌高浦優越的地理位置。在數字化的時代,結合數字化平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進一步縱深挖掘文旅價值,即是團隊成員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社區管理者重要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