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為深入了解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情況,2023年7月30日,長安大學赴黃河流域“黃河科考,強國有我”暑期社會實踐隊跟隨黃河科考隊奔赴青海省瑪多縣黃河源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隊抵達瑪多縣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
實踐隊一行于30日中午抵達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它位于中國青海省,涵蓋了三江源地區的核心保護區和兩個重要支流的源頭。其中,黃河源園區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一個重要園區,涵蓋了黃河的發源地區域。園區對于外來人員進行嚴格限制并設立生態保護宣傳點,未辦理相關手續者全部禁止進入。園區內部水波蕩漾、綠意盎然,野生動物悠然自得覓食。此外,園區內設立了自動氣象監測站用于實時監測園區內的氣象狀況。對于園區內退化的草場,管理局采用人工種植方式進行恢復,保障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質量。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宣傳

黃河源園區氣象監測站

黃河源園區內人工恢復草場
考察中,科考隊康宏亮老師提到:“高原氣候造就了黃河源頭獨特的草場景觀和壯美景象。此外,鼠兔是草場破壞的主要因素,需要采取措施進行遏制”。科考隊王寧老師在黃河源扎陵湖和鄂陵湖連通段提到:“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兩湖面積的變化對于兩湖之間的動態連通性影響以及其對于黃河源頭生態的影響需要重點關注”。
王寧老師講解黃河源水資源狀況(左一)
通過對黃河源區的實地考察和調研,實踐隊員不僅深入了解到國家相關部門針對三江源所采取的生態管理、生態宣傳和生態保護措施,而且也深刻認識到黃河源頭保護所面對的突出問題。相信在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下,黃河源頭這片神奇的土地將繼續綻放自然之美,傳承中華文明之魂。
供圖供稿|劉海輝 劉振江
審核|楊東民段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