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務農重本,國之大綱。AI智能大棚決策系統項目致力于將現代科技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為農民提供智慧大棚農業解決方案。在前中期的技術工作準備中,團隊完成了基于大棚環境的無人機飛行設計、傳感器設計和代碼部署、數學預測模型的初步搭建以及AI訓練、Api調用等工作。實踐團隊于8月9日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南村展開實地實踐。
圖1無人機、傳感器等技術籌備
團隊提前聯系了當地村委會和農業大棚負責人,得到他的引導后,進入了大棚基地。負責人介紹了大棚內的作物種類、設施情況以及作物生長周期和適宜條件。他還詢問成員們的無人機技術是否可以用來定時巡航、實時監測環境并搭載農藥。這為技術改進提供了方向。
在與負責人交流后,團隊成員根據當地農業情況,繼續設計和開發AI大棚系統和無人機技術。我們了解到大棚內引入了非洲的巨菌草,適應溫暖濕潤的環境,可作為飼料和優良草種用于水土保持。借助優越的溫室環境,巨菌草在內蒙古成功生長,對畜牧業和水土保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團隊成員進行了無人機飛行試驗,根據大棚內不同植物的高度和設施復雜程度,設計了多種飛行模式和相關代碼。同時,團隊成員也幫助當地農戶進行了作物采摘,為實際操作積累了經驗。
圖2大棚負責人帶領成員進入大棚
圖3無人機飛行試驗和照片采集
項目的實踐具體地點為察右前旗南村。南村是國家鄉村振興項目的重點落實地,是“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是黨中央提升民生福祉和振興鄉村的階段性顯著成果,是共產黨人和南村人民奮斗幾載的累累碩果。從過去的破爛不堪到現在的煥然一新,如今走進南村,碧空如洗,綠意盎然。成員們通過和黨支部負責人的交談,了解到當地黨組織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采訪南村村民的過程中,了解到南村積極引導村民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不斷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團隊成員還與南村黨支部工作人員交談,我們得知南村依托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確立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因地制宜推進全村廁所革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現在的南村人丁興旺,巷道干凈整潔,庭院窗明幾凈,黛瓦白墻古韻悠悠。成員們為這樣的巨大變化而震撼,同時也立志投身于基層和鄉村振興的目標而奮斗。
圖4和南村黨支部成員交流合影
團隊成員們進入農業產業園進行參觀和學習,在這里,大家看到了還未推廣和已經推廣的農業先進技術,如智能傳感器、自動化種植系統。并與科技農業基地的工作人員交流,他們分享了他們在農業科技研究和應用方面的經驗,以及他們如何與當地農民合作,推廣這些先進的農業方法。他們強調了可持續農業的重要性,指出科技不僅能夠提高農產品產量,還能夠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這次參觀不僅開拓了大家的視野,也激發了成員們關注農業科技的熱情。
圖5進入產業園進行參觀和學習
在實地實踐過程中,成員們認識到大棚農業,農業現代科技以及鄉村振興的緊密結合,體會到了農業領域的巨大變革和發展潛力。科技產業園區中農業科技的運用也讓大家領略到了信息時代對農業的革命性影響。智能傳感器、無人機、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提供了實時監測和精準農業管理的手段。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業的現代化與鄉村振興的目標相互交織。通過引入科技農業,不僅可以提升農村經濟,還能夠吸引年輕人回歸農村,參與現代農業的發展。這種融合為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有助于解決城市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總之,大棚農業實踐、農業科技以及鄉村振興的緊密結合,揭示了農業領域的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通過科技,農業不再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一個充滿創新和未來感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