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碳目標及綠色建筑的號召下,2022年8月12日,山東大學雙碳節能“筑”益團成員前往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進行調研采訪,充分了解了裝配式建筑近年來的發展經過,現狀以及發展前景。
團隊成員經過前期溝通及充分準備后,采訪了建筑工業化設計研究中心佘總建筑師。在采訪中,佘總師首先回顧了裝配式建筑整個發展歷程,從新中國建立到90年代的持續發展、90年代后商品房興起造成的裝配式建筑停滯以及從十三五以來的重新興起。
佘總師在訪談中著重強調裝配式建筑的體系問題,從設計、制造、施工到外圍廠家,近十年來在四川片區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專的過程。從2014年建造第一個裝配式建筑時只有西南設計院能夠設計,成都建工能夠施工,材料需要北京購買,產業鏈完全缺失,到如今四川已有國家級示范設計單位3家,施工單位7家,裝配式建筑工人需要持證上崗。同時他談到整個裝配式建筑體系,包括主體、外圍、裝修管線三部分,其中外圍保護裝配式建筑的優勢尤為明顯,它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現澆建筑面臨的開裂脫落等問題,根據萬科提供的數據,傳統建筑外墻投訴率達到了40%,而裝配式建筑僅為5%。
質量作為業主最關心的問題,佘總師表示由于裝配式建筑機械化程度較高,能夠有效避免工人誤差以及質量問題。并且,由于裝配式建筑對施工要求高,裝配式建筑工人現在已經開始持證上崗,目前企業高校也正在大力培養此方面人才。
成本問題作為目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痛點之一,團隊成員就裝配式建筑價格高向佘總師進行了詢問。佘總師分析到,價格高的原因首先是裝配式建筑質量標準高,在國家的“兩提兩減”政策指導下(提高質量、提高效率、減少人工、減少環境污染),短時間內裝配式價格較高是正常的現象。同時,產業鏈不夠完善也是原因之一,如果產業鏈上游出現錯誤導致成本增加,下游可能難以發現問題,進而導致成本全面上升,當然,佘總師認為隨著人才逐步培養,這些問題都將被逐一解決,例如裝配式建筑已從2016年比現澆式建筑高100元/m²,降至如今已基本持平。在運費上,裝配式建筑廠商多選址在原料附近,以到施工場地100千米為適宜。
當談及裝配式建筑面臨的矛盾以及如何解決時,佘總師向團隊成員分析出主要有兩大矛盾。第一個矛盾是行業變革導致的利益重新分配,他認為要克服這一矛盾,需要政策支持,鼓勵、吸引更多的建筑廠商參與進來,以國企項目或政府投資項目帶動發展。其次是老百姓購房理念的矛盾,老百姓對于房屋價格仍然停留在現澆式建筑,不愿意購買質量更好但價格更貴的裝配式建筑。但是佘總師也指出,即便是如今流行的現澆式建筑,在90年代出現時也是備受爭議,與現在裝配式建筑面臨的處境無二。

展望裝配式建筑的前景,佘總師認為在雙碳目標以及智能建筑提出的今天,裝配式建筑將是國家的戰略所趨,勢不可擋。同時他認為,隨著中國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傳統現澆行業由于其重體力勞動很難吸引人才流入,屆時,如果裝配式建筑產業鏈足夠完善,將會比現澆建筑價格更便宜,速度更快,質量更好。
設計院作為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最上游,雙碳節能“筑”益團著重了解了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的影響,為團隊進一步研究全產業鏈提供了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