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揚紅色精神,感受旗幟內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7月21日,“愛之傳承”實踐團開展“認識國家旗幟,弘揚中國精神”紅色教育系列課程。實踐團成員馬佳欣、林洺蔚、楊召珍進行授課,引導學生認識并牢記重要旗幟,了解其歷史背景,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

課堂第一部分,實踐團成員馬佳欣講解黨旗、國旗、軍旗、團旗和隊旗。她講到,黨旗由鐮刀和錘頭組成的,中國共產黨是由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壯大起來的,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國旗由一顆大星和四顆小星組成,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小星代表全國各族人民,每顆小星各有一個角對準大星的中心;軍旗由五角星和“八一”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斗爭,終于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團旗左上角綴黃色五角星,周圍環繞黃色圓圈,象征中國青年一代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隊旗由五角星加火炬組成,為紅色,象征革命勝利,隊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火炬象征光明。精講、細講,充分引導學生報以感恩之心,體會中國共產黨的艱苦歷程,矢志不渝跟黨走,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第二部分,馬佳欣講述旗幟背后的故事。引導學生觀察出旗幟是形象,旗幟是方向,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派系、甚至是一個人的一種信仰、一種目標。 旗幟是不同的,所傳達的訊息也是不同的。 但它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它能夠指引人們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激發旗幟所有方一種家國情懷的偉大精神以及護衛精神。了解旗幟的故事后,學生激發出無限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樹立自信心,使他們堅持初心,勤奮學習,成長中,不斷為祖國添磚加瓦。
隨后是問答環節。馬佳欣就授課內容進行提問,致力于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與記憶旗幟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問答中意識到,正是在旗幟的引領下,黨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他們說,要以旗幟為標桿,銘記旗幟、愛護旗幟,時刻傳承旗幟精神。帶著崇拜與敬畏,學生在實踐團成員林洺蔚、楊召珍的指導下,開始制作簡易國旗升降臺。通過制作升降臺,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加強學生對旗幟的尊敬與熱愛。

旗幟引領方向,旗幟凝聚力量。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探索、奮斗和比較的必然結果。實踐團開展“認識國家旗幟,弘揚中國情神”紅色教育系列課程,讓學生更加了解旗幟、熱愛國家。在教課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更加深刻的意識到旗幟帶來的是力量、是方向、是堅定立場。在黨的旗幟下,支教鄉村,為鄉村振興不斷助力;在國旗下,矢志不渝奮勇向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