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曉夢飛白”支教調研宣講隊 鄭博文
山東大學“曉夢飛白”支教調研宣講隊 鄭博文
此處是大寒后的青島西海岸,數輪冷空氣的侵襲讓溫度驟降,尚未能消融的松雪四處游走顯現著北風的痕跡,這是我來此支教的第六天。
今早如常,又是刺骨的冷風,我用凍僵的手顫抖著打開打車軟件尋找出租車,乘車出發,望向道路兩旁風格迥異的建筑,我深知冷暖并非只顯現于溫度的高低,積雪也不止存在于公路之上。
道路一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夜間建筑上的霓虹燈彰顯著騰飛的經濟,道路的另一邊盡是平房土路,儼若城鄉結合部,待至夜晚,每家每戶最亮的光線定是來自孩子們的書房。借出租司機之口,我了解到這個社區是街道所轄十二社區中設施最為老舊的社區,附近也有著大量地當地產業工人,他們忙于生計鮮有空暇去關注孩子假期時的學習。我本以為與小朋友的初次接觸會有隔閡,但剛入教室,孩子們純真的笑容和目光中求知的眼神讓我堅信所有積雪皆可消融,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種子也一定能在最寒冷的地方生根發芽。
課后閑聊,我們與社區領導交談,從中得知支教教室由當地幼兒園園長無償提供,其間園長也受到了包括學生安全在內的各方壓力,但她力排眾議,堅守在為孩子們打造更好未來的道路上。問及原因,她提到,她也曾受到過支教的幫助,雖然時間有限,但也讓她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接觸到了不一樣的知識與視野,從此她堅信,教育是實現個人平臺跨越的最佳路徑。支教的意義可能就在于此,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或許,真正的溫暖并非來自于外部環境的溫度,而是來自于內心深處的熱情。在這寒風覆蓋的大地上,我將繼續用心支教,與孩子們一同書寫出一篇屬于我們的溫暖篇章。
時間:2024-02-27 作者:鄭博文 來源:山東大學“山海相伴”支教隊兼“曉夢飛白”支教調研宣講隊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