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南京財經大學“疆禾”團隊在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中,對新疆伊寧市克伯克于孜鄉“親青花語采摘園"進行了深入專訪。該采摘園以其獨特的發展模式和對綠色農業的積極探索,成為了當地鄉村振興的典范。
親青花語采摘園位于園藝村,這里氣候適宜,土壤條件優越,特別適合發展新型農業。采摘園老板介紹,園內目前種植面積達70畝,主要分為研學蔬菜區和玫瑰區等。其中,研學蔬菜區是伊寧市第二十四小等30多個學校的四季農耕認領地,供學生們研學秋季采摘。

在種植過程中,采摘園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除草是一大難題,由于不能打除草劑和農藥,每隔一天就需要人工除草,每天都有兩三個人在地里忙碌。此外,春天和初秋的霜凍等極端天氣也會對作物產生影響。2021年,一場11級大風刮掉了大棚的塑料,導致車厘子損失達到80萬。
盡管面臨諸多困難,但采摘園始終堅持綠色農業的發展理念。老板表示,他們在拿地時會進行土壤檢測,了解農藥超標情況,并采取相應措施。對于地里的雜草,他們使用機器割掉后翻到地里,增加土壤有機質。同時,園內養殖了羊、牛和馬,將糞便發酵一年后還田,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58 - 68。目前,他們計劃在5年后申請綠色有機認證。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采摘園未來還有更長遠的規劃。老板希望通過村委會協調,再拿一塊地,申請一些項目,建設暖棚,種植無花果、草莓等適合冬季采摘的作物,以帶動冬天的旅游。此外,他們還希望與旅行社達成固定合作,吸引更多內地游客前來,讓他們欣賞園藝村50多年的二秋子蘋果樹,感受這里的特色和人文情懷。

在發展過程中,采摘園也有許多特別的故事。例如,龐中華字帖的創始人慕名而來,并題了一幅字;北京、江蘇的一些老干部退休后,也因對二秋子蘋果樹的情懷,大老遠來到果園,坐一坐、喝茶、吃蘋果,講述小時候支邊的故事。
采摘園老板還強調,做農業不僅是為了經濟收入,更是一種情懷。他原本從事工廠企業,轉行做農業后,不斷學習,克服了許多困難。他從華中農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學習專業知識,并與當地有經驗的老技術人結合,進行實驗和探索。如今,他在草莓種植方面已經取得了成功,并能夠將育苗出售給周邊農戶,傳授種植技術,帶動周邊農戶增收,成為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對于未來,老板認為申請綠色有機牌號將使消費者更加認可產品,因為食品安全是現代人非常關注的問題。他表示,自己也在踐行綠色農業的理念,園內的菜、雞、羊等都是自己食用,雖然收入相對較少,但他堅信這是未來的趨勢。

南京財經大學“疆禾”團隊通過此次專訪,深入了解了親青花語采摘園的發展模式和經驗,為其他地區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相信在未來,親青花語采摘園將繼續發揮示范作用,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