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螢火,溫暖鹽城童夢盛夏
為充實社區學齡兒童的假期時光,播撒熱愛學習的種子,7月7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周密策劃,深入鹽城市亭湖區先鋒街道健康路社區,圓滿舉辦了一場以“文化滋養心智、創意激發潛能、歷史厚植情懷”為核心內容的沉浸式公益教學活動。活動著重寓教于樂,借助精心編排、互動性強的多樣化課程,成功搭建起大學生志愿者與社區兒童間的智慧通道。此舉不僅顯著提升了孩子們的探索欲與創造力,更贏得了社區家長們的廣泛贊譽,為社區教育模式的革新實踐貢獻了鮮活而具參考價值的案例。
晨曦啟智:詩韻墨彩,叩響智慧之門
當朝陽輝映亭湖區先鋒街道健康路社區時,活動室內已聚集眾多滿懷期待的小朋友們。來自南師泰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的青年志愿者,以一場別出心裁的文化探索拉開當日序幕。他們摒棄單向傳授,選擇以“走近詩仙李白”為切入點,用生動的敘述描繪詩人“仗劍去國”的豪情與軼事。孩子們聽得入神,踴躍發問,現場氣氛活躍。一位小參與者課后感嘆:“詩句里的天地,比繪本還要精彩紛呈!”志愿者隨即巧妙引導,將課堂自然銜接到繪本《坐井觀天》。斑斕靈動的畫面一經展示,瞬間吸引了所有目光。面對孩子們“青蛙為何不離開深井”的純真疑惑,志愿者并未直接解答,而是鼓勵他們成為“故事探索者”,在交流與暢想中自主領悟寓意。播撒了求知的火苗,還需游戲活力助燃。緊隨其后的“音樂凳子”與“數字接龍”環節,讓活動室化作歡樂的殿堂。孩童們在跑跳中釋放活力,更在緊張的數字反應游戲中鍛煉了思維敏捷度。當一名小男孩利落地越過數字“14”,興奮地高舉雙手時,乘法口訣已無聲地烙印在快樂的記憶里。
創意工坊:妙思巧手,實踐孕育真知
午后的時光,屬于自由翱翔的想象力。在藝術創作單元,志愿者雖提供了貓咪與冰淇淋的范例,但孩子們筆下流淌的卻是天馬行空的奇思:微笑的貓咪、七彩的甜筒……這令志愿者們深受觸動:呵護天然童趣,遠比教授“規范”技巧更為重要。課業輔導環節,個性化引導處處體現智慧。面對除法難題,志愿者信手拈來小零食作為輔助教具,抽象的數學原理即刻變得直觀可感。“原來算術也能這么有趣!”孩子眼中的迷茫被豁然開朗的光芒取代。語文輔導則化身為一場“自然探秘”——為深切感受課文《夏夜多美》的意境,志愿者帶領孩童步入社區綠植叢中,尋覓真實的螢火微芒。當那抹靈動的幽綠倏忽閃現,課文中的文字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孩子們在日記本上鄭重記錄下這個充滿發現的黃昏。
紅色傳承:回望崢嶸,薪火映照童心
歷史情懷的培育亦如春風化雨。志愿者圍繞“重走長征路”主題,通過深情的講述與互動問答,將紅軍長征的壯麗史詩娓娓道來。孩子們深受感染,紛紛執起畫筆描繪心中的長征畫卷。一位女孩在畫紙上細膩刻畫“紅軍翻越雪山”的景象,并真摯分享:“他們的經歷,比所有冒險故事都更令人敬佩!”活動尾聲,志愿者匠心獨具地將寫作練習設計為一場“夏日尋蹤”。孩子們滿懷興致地在社區中搜尋“夏日的印記”。一位男孩高舉找到的西瓜興奮返回,以此為靈感,文思泉涌寫下滿滿三頁作文,字里行間流淌著對生命更迭與珍視的稚嫩感悟。
夕照寄情:收獲滿囊,期冀未來之光
夕陽余暉為活動室披上溫暖霞衣,也到了揮手暫別的時刻。孩子們將親手繪制的圖畫和心愛貼紙塞進志愿者手中,純真的感激無需多言。整日活動中,志愿者們始終以耐心為帆,以故事和互動為槳,引領孩子們在知識的瀚海中愉快航行,在主動求索中點燃持久的學習內驅力。正如一位家長王女士反饋:“孩子回家后依然興奮地談論李白和長征故事,這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真正觸動了他們的心靈。”此次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的志愿之行,不僅為健康路社區的孩子們編織了一段繽紛多彩、飽含“小歡喜”的暑期篇章,更以其富有創意的教育實踐,為社區教育模式的精進提供了極具借鑒意義的樣本。青年學子們用智慧與熱忱播撒的求知星火,必將在更多稚嫩心田生根萌發,照亮通往廣闊未來的路徑。
作者:沈軼凡 來源:愛開大學生
發布時間:2025-07-2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