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調研團成員在白石鎮政府的建議下,一起去齊白石先生的故居參觀。白石鎮政府到齊白石先生的故居路上,山青青水漾漾。山上滿是郁郁蔥蔥的竹林,水面有嫣紅碧綠的荷花。

(圖為路上的風景)
走到故居,看到附近有工人在施工,調研團成員與施工的工人交流,這些工人說是住在這的一戶人家兒子結婚,雇他們新建二層高的樓。雖然烈日炎炎,但是工人們依舊干勁很足,他們說這是他們的家鄉,這樣也算是為了建設家鄉出一份力。
(圖為拆除準備重建的房子)
接著調研團成員來到了齊白石故居,首先被故居前面的一大片荷塘驚住了。連朝溪雨溢荷塘,流水傾銀萬葉香。一池荷花在微風的吹拂下銀盆般的綠葉曳曳著,雖接近九月,這里的荷花仍滿塘盛開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池荷花無聲訴說著夏天的心事。
(圖為滿塘荷花)
齊白石先生的故居很大,旁邊還有一個種菜的小院子,種著姜,南瓜,等蔬菜和柚子樹等水果。而且在外面的地上還開有一個小口,方便飼養的雞進入院子,以便于看顧。故居每個房間雖然都有窗戶但卻相當的陰暗,不透光。而且整個房子都有一股潮濕的味道,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泥和草建起來的,保留了故居原本的樣子。
有人說過,建筑不光是給人遮風避雨的地方,它還是人和周圍的社會以及關系錯綜復雜的勾連,它記錄社會,也反映思想,透露情趣,也映襯政策。齊白石先生的故居雖然佇立于此,不乏一位老者般的飄逸和淡然,但是社會終究是屬于年輕的一代,也屬于年輕的建筑。
名人的故居不僅有瞻仰名人風采的作用,更能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來記錄歷史的變遷,讓現在的人們知道自己生活多么幸福。如果建筑會說話,那么我想這座老房子說的肯定是對于新世紀的贊頌之語。
(圖為調研團成員在故居前的合影)
最后團隊成員來到了白石故居的后面的竹林里,靜靜感受一代大家的風采。暢想白石鎮的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