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9級DE(Digital Economy)認知調研組于興隆山校區實驗樓多功能會議點成功開展了關于數字經濟調研活動的會議,先前于3月30日完成了主題問卷的數據收集和整理。
12日晚7時,團隊人員著手于分析指導教師陳鳳給出的主題,查閱對比相關主題的異同,擬定了數個主題。3月25日早上8點,會議成功召開,組長曾海倫與組員向奎穆、拜旭喆、盧君則、王駿逸、韓東曉、邢樹志、閆瑞冬、張曉亞、季傲等共十人展開了激烈而充分討論。討論內容包含討論課題主題、解決人員分工問題和總結訪談結果的相關辦法。團隊人員經對比分析后,普遍認為大學生對數字經濟的認知這一主題新穎且與新世紀信息時代發展息息相關,故選定了這一主題。會議進行至后半階段,邢樹志提出將調研活動劃分問卷調查、線上線下訪談、數據分析與總結為三個主體內容。經商討,團隊成員中兩人負責制作問卷與數據采集,四人負責線上與線下訪談,三人負責數據分析總結。團隊決定于四月中旬的周末開展具體活動。
先前由盧君則和閆瑞冬負責的問卷調查已經完成設計并進行了信息采集,問卷調查圍繞數字經濟的新世紀特點、發展前景、普及程度等方面設置了23個問題,最終收集到約50份數據,團隊成員已經開始對信息進行提煉與總結。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數字經濟具有快捷、高滲透性、可持續性、邊際效益遞增性等特點,DE認知調研組就本次課題開展了調研活動,有利于普及數字經濟概念,發揮數字經濟的優勢,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和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