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訪幽,傳承文化記憶——古驛道之旅
在上個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不愿虛度假期的想法占據了我的內心,因此當我了解到社會實踐活動項目的時候,我就非常想參加這個鍛煉我們能力、鼓勵我們探究的社會實踐。而從這個想法誕生到徹底付諸實踐的過程,也讓我受益匪淺。
南粵古驛道,是嶺南地區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產;古驛道的保護與活化,是我們當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規劃的最重要課題之一。經過重重討論與選擇,我們小隊決定重走惠州羅浮山古驛道和惠州高潭古驛道這兩大古驛道。羅浮山古道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麗,是南粵古驛道葛洪中醫藥之道、健康之道,具有“朱明洞天—飛云頂”等特色景點;高潭鎮,是黨早期東江革命根據地之一,有“東江紅都”之稱,高潭古道途徑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馬克思街、列寧街、百慶樓等節點,是撫今追昔,緬懷革命先烈的重要路線。
把策劃書里的計劃一個個變成現實的安排,需要統籌規劃的能力以及細節的把控。從實踐當天的具體的活動路線、時間安排到當天的食宿交通,還有調研的主要部分人群和訪談的中心提綱。經過充分的前期調研,我們終于開始了實踐。
惠東縣高潭鎮是全國歷史上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被譽為“東江紅都”,有著長達15.16公里的紅軍路,屬于南粵古驛道規劃的一部分,在古代也是潮惠古驛道中的一段。惠州有14處古驛道遺址,高潭的歷史背景之雄偉讓我們馬上選擇了它作為我們的實踐地之一。首先我們來到了高潭革命老蘇區,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馬克思主義文獻展示館……還有馬克思街和列寧街,這些嶄新的插著紅旗的建筑讓我們知道,高潭鎮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者,仍告訴著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人民沒有忘記!紅軍精神永相傳!也正是這種精神,在我們重走7公里多的紅軍路的一段時,支撐著我們一直走下去。
告別了充滿革命氣息的高潭鎮,我們小隊來到了惠州的一個著名景點:羅浮山景區,位于惠州市的博羅縣,古時蘇軾曾游并留下“不辭常作嶺南人”的詩句,東江縱隊也曾在這里寫下革命的詩篇。不僅如此,羅浮山其中一條上山的路徑:從第七大洞天到飛云頂更是被評為南粵古驛道的精華路段之一。我們首先來到了羅浮山山腳下的一個著名的古村落——旭日古村,從明清時期起就世世代代守護著羅浮山,村內的許多建筑物都有著一兩百年的歷史。我們到的時候是下午,古村內悠然自得的氣息也感染了我們,有幽幽綠潭守著百年榕樹,村口黃狗護著稚嫩孩童,村里的老人三三兩兩的拿著蒲扇坐著聊天,這安居樂業的人文景象是我們所沒見過的。
在羅浮山不僅可以尋古,還可以問今,既有東坡亭、葛洪煉丹處、沖虛古觀等等歷史文化景點,更有為了紀念東江縱隊精神而建的東江縱隊紀念館、為了宣傳黨史而規劃的紅色黨史學習道路等等展現新時代精神風貌的景點。在東江縱隊紀念館我們遇見了很多游客,甚至還碰見了同是來進行社會實踐的同校同學,我們跟驚喜也很開心,最后合照了一張才分別。游過了山腳下的村落和周邊的景點,我們往羅浮山登去,俗話說登高才能望遠,想要了解這個實踐地就要往高處爬去。在高出,我們一覽景區勝景,高處的景色之美之壯觀,也不枉蘇軾當年兩次游羅浮之旅。
用腳步丈量著古道,用心去感悟時代的發展,對自己未來的道路也更加清晰了。五天的實踐之旅跟快就結束了,我卻選擇把它永遠銘刻在心里,在這其中所學到的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會幫助著我們,讓我真正明白了實踐的意義,也收獲了一段與團隊成員們一起經歷的美好回憶。
時間:2022-03-10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