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探路者遠航實踐隊離開上海的日子,細雨紛紛。在幫助房東阿姨打掃好房間后,實踐隊的隊員們主動擔起了將已經分好類的垃圾送去垃圾投放點的重任。到達垃圾投放點后,實踐隊發現小區內的垃圾投放模式與夏朵園小區的“撤桶并點,定點定投”垃圾分類模式類似,點位上不僅有保潔人員,也有小區配備的志愿者在進行居民垃圾分類潔凈度的監督與檢查工作。不同的是小區沒有借助智能垃圾分類分揀平臺,只是簡單配備了一組大型四色垃圾桶。
吃過早飯,為進一步了解上海市民們對上海現行的垃圾分類政策的意見與建議,實踐隊前往住宿小區附近的一個大型商場發放問卷并與上海市民們進行交流。實踐隊發現上海居民們對目前的垃圾分類模式已經適應,已經自發的參與到垃圾分類中。在問及“如果錯過垃圾分類投放時間怎么辦”時,大部分人表示會將垃圾帶回家,等下次投放時間,而少數居民更愿意將垃圾投放至誤時投放點。
本次上海之行,實踐隊的隊員們收獲的不僅僅社區以及村莊的垃圾分類模式,也體會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嚴苛以及小區為激勵小區居民進行垃圾分類而采取綠色賬戶積分兌換活動的良苦用心,更是在實踐途中、在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內收獲到了滿滿的垃圾分類知識,垃圾分類的觀念已深入實踐隊隊員們的心。更加美麗的中國,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