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疫情期間商業總體面貌、疫情后商業恢復狀況和政府應對商業蕭條的策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紅磚實踐隊于7月12日組織隊員前往安徽寧國市、廣東湖寮鎮、山東歷城區等地,開展實地調研,探訪超市、書店、餐飲店和街邊商店,并與經營者進行了友好交流。
隊員從經營人員口中獲知,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商業活動被嚴格限制的那段時期,實體商業遭受極大打擊。由于商業活動停滯,商品失去銷路的同時房租仍然需要繳納,虧本幾乎成為必然。即便在商業活動逐漸解禁的時期,經營者獲得的利潤也遠低于水電費和房租,導致現階段經營者被迫在負收入的情形中盡力減少赤字。幸運的是,政府曾向群眾發放消費券以刺激消費,間接幫助經營者維持收支平衡。調研途中隊員注意到聚集在超市門口的人流相較于其他商業場所明顯更加密集。經過超市負責人確認,超市內的人流量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與超市外大部分商店虧本的現狀截然不同。超市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有志愿者前往超市協助測量體溫并勸導顧客佩戴口罩。而在食品類商品脫銷的時期,也有警察來到現場維護秩序。“現在看來,志愿者和警察做出的努力沒有白費,超市提前恢復了正常經營秩序,能夠滿足群眾對日常用品的需求,有利于群眾恢復正常生活。”隊員張正喆在結束對超市的采訪時總結道。
紅磚實踐隊在與商業人員的交談中,感受到經營者在這段時期殊為不易,也由衷為逐漸好轉的實體商業現況感到欣喜。隊員深刻領悟了政府發放消費券、極力維護超市運轉等做法的用意,深切體會到黨和國家通過各級黨政部門具體細致的工作體現的對人民群眾生活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