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實踐隊隊員劉家銘按約定來到哈爾濱市初中生“森森”(化名)的家中,了解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哈爾濱市“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的情況。森森今年14歲,是一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在采訪當日森森收到了自己的期末成績單,并向實踐隊隊員展示本學期的線上學習的成果。
實踐隊隊員在與森森媽媽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哈爾濱市在疫情爆發后迅速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組織開展了全市范圍內的“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工作。森森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對線上學習形式的興趣,但就“課堂學習效果”而言,森森在學習初期不能迅速有效地適應這種課堂形式,具體表現在課堂知識的吸收效果不如學校課堂的線下教育。但很快森森媽媽通過與學校老師、其他家長的交流,指導森森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使得森森能更快地適應線上學習形式。在談及對線上學習的看法時,森森媽媽表示線上學習相較于往常的課堂學習有很多優點,學習資料更豐富,學習形式更方便,學習時間也更靈活。但森森媽媽也表示了她的擔憂,她認為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不得不每天面對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她擔心孩子在這一過程中用眼過度,造成眼部疲勞、等眼部問題。除此之外,由于擔心孩子受電腦、手機上其他信息的干擾,也使得森森媽媽花更多的時間去監督孩子學習。

森森媽媽演示上課平臺的操作方法 韓文廣攝
在深入了解森森上課形式的過程中,實踐隊隊員了解到哈爾濱市初中教學在“停課不停學”期間采用了全市統一平臺——哈爾濱教育云平臺,保障了線上開課全覆蓋,全市中小學生共享平臺教育資源,隨時點播、反復學習,為學生在家中通過線上平臺學習知識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平臺匯聚了全市中小學優秀教師的優質教學內容,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的學生們可以共享同樣的精品教學內容,為優質教育資源的普及提供有力支撐,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的“平權化”,使曾經因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相對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可以憑借“互聯網”輻射至每一位學生。這種學習機會上的公平,恰恰是中華人民幾千年來信賴并向往的,線上教育的出現與普及,也將繼續推進這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