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黨的19大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強調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隊員們組織了本次暑期社會實踐,亞健康狀態及其影響的網上知識宣講。本次知識宣講由醫路前行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全權負責。期間圍繞當今亞健康在中國的國情,亞健康的危害以及如何預防亞健康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為確保本次活動的順利展開與進行,醫路前行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特此準備了一個星期。6月20號,隊員制作好了知識宣講所需PPT初步規劃及大體文案。6月23日下午,在隊長和宣傳部的同學共同參與下,完善了亞健康狀態及其影響的PPT并發給了知識宣講的相關負責人。6月25日上午,隊員們提前制作了宣傳海報和宣傳二維碼,并利用新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本次活動。6月28日上午,在輔導員的幫助和宣傳下,醫路前行暑期社會實踐隊開展了跨學院班級宣傳,使更多學院的學生參與進來,提高了本次社會實踐知識宣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并且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
6月29日上午八點半,負責知識宣講的隊員提前展示了相關的ppt。九點不到,已經到場百余名同學,隊員們都緊張而期待的對待這次知識宣講。6月29日上午九點整,活動正式開始。負責人首先介紹了團隊的指導老師和隊員分工,隊徽的意義,以及團隊核心:更新人們的健康觀念,防患于未然,減少亞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數量。在觀眾的積極互動參與中,開展了下一個環節。

圖片為肖玲同學在抖音進行知識宣講直播開始時
第二個環節主要是告訴人們,什么是亞健康。負責人從“什么是健康?”到“什么是疾病?”這兩點出發,從而引出了亞健康的概念:位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第三狀態,又稱“灰色狀態”。由淺入深,告訴大家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是經常出現精神不振、沒有活力、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差的情況。如果這種狀態得不到改善,就很容易引發疾病。與此同時還與在座的觀眾互動,讓大家意識到亞健康除了會引發人的疾病,還會降低生活質量,減少壽命。
“現在有些人已經習慣了不舒服找醫生,但其實有很多疾病是可以通過正確的健康運動和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的。與其生病了打針吃藥,不如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自己不生病。”
負責人引用我國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在一次采訪中的發言,告訴聽眾要學會管理自己的健康。并且指出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人才發展報告》中顯示,在中國,70%的知識分子有過勞死的危險,如果到了這個節骨眼上,社會人群還不注意管理自己的健康。那么,在不遠的將來,70%的人中,將有一半以上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第三個環節主要是告訴群眾如何預防亞健康。負責人指出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有健康的身體。并且分別從吃,睡,運動,心理這四個方面詳細講解了如何遠離亞健康,擁有健康的身體。此外還分享了一份關于亞健康的自評表,告訴聽眾如何自測亞健康。現場一度討論活躍,聽眾都在積極參與,并都在討論通過測評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良好。

圖片為肖玲同學在抖音進行知識宣講時與觀眾的留言互動
四十分鐘的知識宣講非常圓滿的結束,在最后,負責人將本次疫情中美不同的態度與人們對待亞健康的態度結合起來,告訴聽眾,觀念的轉變才是健康保證的根本原因。疾病并不可怕,亞健康并不可怕,然而現代人健康的丟失,最大的元兇還是自己。要知道,在世界范圍內,中國人的腰圍增長速度是最快的。中國的肥胖人口將達到3.25億。在未來20年還會成倍增長。然而腰圍每增長一英寸(2.54厘米),身體里的血管就會增長4英里,這預示著一個人患癌風險要比普通人高出8倍。但是調查研究表明,人們對于肥胖的態度卻是不以為然。
本次社會實踐的知識宣講教會了隊員們太多,讓隊員們想到當初之所以學習護理,學習醫學的原因,不就是為人讓更多的人更加健康嗎?沒有生病時,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健康,而一旦生了病,卻是為時恨晚。疾病是有一個累積的過程,健康也需要一點點積累。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負責。“醫”路前行的路上,你我共同監督,健康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