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會實踐隊的主要調研內容為各地區的垃圾分類實施情況以及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看法,這次社會實踐位于山西省運城市,主要調研范圍是在小區內,在戶外和戶內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發放問卷,以下是社會實踐的記錄:
首先遇到的是一位中年婦女,目前在職,她反映說知道有垃圾分類這件事情,因為現在的信息獲取比較方便,他們也經常用手機,她覺得垃圾分類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認為現在實行不大現實,因為現在上班和帶孩子已經很累了,放假的時候更是什么都不想干,本身就沒有心思再去進行這樣一個垃圾分類了,更不要說自己根本不會分類。現在這邊的垃圾基本上都沒有分類,只是單純的把自家垃圾房倒垃圾袋里,然后扔到統一處理的垃圾箱,然后被帶走進行焚燒或填埋。同時她還說,上海和太原進行了垃圾分類,但最后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所以她認為需要再過一段時間,等國家已經把這個事情宣傳到位了,每個人也都有這樣的意識了,再進行垃圾分類。
之后對一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詢問,他就讀的學校恰好在上海,他說上海的垃圾分類首先來說來得過于突然,他們都還不知道什么情況突然就要進行垃圾分類,同時他作為學生反映雖然要分類,但在學校里這件事情基本不是他們來做,有專門的人負責垃圾分類這塊,所以他們的垃圾分類意識雖然有所提高,但真正要分類起來還是有很大難度,不過他表示既然推行了,就要堅持下去,現在看起來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但過一段時間民眾也都能慢慢接受,從長遠來看,垃圾分類是必然的,要維持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把它推行下去,希望能從大城市慢慢到小城市,給民眾一個接受的過程,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分類的方法要多宣傳,讓民眾不對他那么陌生,長久以往,垃圾分類就可能真的完成。
最后遇到了一位正在運動的老大爺,他說也知道垃圾分類,當時從電視上看到的,他們老一輩平常還是更多地在看電視,他說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年來霧霾越來越嚴重,他都不能像以前一樣每天在公園散步了,霧霾重的時候根本不敢出來,而且我們這里的母親河—汾河也是有很多的垃圾,完全不能跟他們小時候相比,他清楚垃圾分類是為了保護環境,但他也老了,對這些新鮮的東西學起來很費勁,子女在外工作,平常也回不來,所以要進行,他首先要知道如何分類。他也表示黨的方針一定是正確的,這么多年了,他見證了黨把中國從一無所有變成現在這樣的繁榮富強,他相信跟黨走是對的。
通過今天的實踐,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各個年齡層的民眾對垃圾分類有著不同的看法,當然更多還是相信垃圾分類是可行的,但需要時間,同時都反映了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是一個大問題,針對這些,我覺得可以通過手機app對垃圾進行分類,同時國家要在宣傳上下更大的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