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驅散世間的寒
為了宣傳特殊教育相關知識,促進特殊教育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特殊教育,煙臺大學此聲有幸社會實踐隊采取了線上與線下結合方式進行社會實踐,通過線上采訪、發布總結調查問卷、媒體宣傳等方式宣傳特殊教育知識,線下走訪特殊教育學校,近距離接觸特殊教育老師與孩子,了解相關知識。
在線上采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在一開始都是被調劑過去的,他們對特殊教育了解的并不多,家長朋友們也大多持反對意見。并且他們班上很多同學都是被調劑的,專業人數也非常少,很多同學都選擇轉專業。而一位同學對學弟學妹給出的建議也是認為如果他們缺乏耐心和愛心的話建議不要報這個專業,很多特殊的孩子們無法自理,無法與別人正常溝通,他們甚至可能會無意識的傷害老師。而某些學校設定的課程也不太適合不以升學為目的的本科生,一位大四的學姐說她只有在實習招聘的時候才真正了解一些相關知識,她建議學校多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真正與孩子們接觸,讓他們對日后的工作有一個大概了解。很多同學可能念到最后也不清楚特殊教育到底是做什么的,現在特殊教育師資力量緊缺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報考專業的學生缺乏對這個專業的了解,很多人認為特殊教育面對的對象是特殊的孩子,本能的有些排斥這份職業。我們實踐隊希望通過我們的宣傳,能讓更多人了解特殊教育相關知識,避免大眾對這份職業的“妖魔化”誤解。
而我們實踐隊隊員也線下走訪了濰坊高密星熠特殊教育學校與濟寧梁山特殊教育學校,與特殊教育老師和孩子們接觸了解,孩子們對于我們的到來有些羞澀,我們給孩子們分發了帶來的糖果,孩子們的小臉上露出可愛的笑容。我們到來的時候,孩子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做著手工,小臉上掛著天真無效的笑容。孩子們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在想法表達上和普通的孩子有些不一樣,但他們的單純善良并未讓我們覺得他們與普通的孩子有何不同。通過與老師的交談,我們了解到每年社會上都會有很多好心人捐贈錢和物資,來看望孩子們。而高密市星熠康復教育中心致力于為孩子們搭建政府社會支持+家長參與+就業輔導員共同參加的支持性就業基地,讓這群特殊的孩子們報團取暖,自食其力。學校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相較于教室更直觀、更實用的課堂。在這里,學校老師是孩子們的就業輔導員,引導孩子們進行更好的認知、計算和交流;各類物品是孩子們的教材,為孩子們提供第一手信息,讓孩子們接受起來更加直觀形象;普通學生是孩子們的伙伴,一方面促進了普特融合,讓特殊孩子們更好的認識社會,融入社會,另一方面也潛移默化的完善了普通孩子們的人格。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希望通過我們社會實踐隊的宣傳,特殊的孩子們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特教老師們也能受到社會和政府的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