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正值新年前幾天,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尋根實踐隊隊員劉思源前往家鄉四川省自貢市調研家鄉的新年文化。
地處四川省南部的自貢市,既以千載鹽都飲譽古今,又以恐龍之鄉名揚四海。隨著中國燈文化在這里結出的累累碩果,自貢又以南國燈城蜚聲中外,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成為了中國彩燈文化的突出代表。在干百年來廣布年節燈會的神州大地上,自貢燈會脫穎而出,獨點鰲頭。萬千燈彩,凝聚了中國燈文化的精華,展示了中國燈文化的風采,發揚了中國燈文化的傳統,自貢人民的智慧和靈感,在天下第一燈中熠熠生輝,中國燈文化的傳承線路,在自貢燈會里找到了新的起點。
每逢新年,這里都會舉辦盛大的燈會活動,周邊城市乃至整個四川省的人們都會慕名而來,見識一下一年一度的彩燈盛宴。同時自貢的彩燈甚至走向了全世界,不僅在承包了大量中國國內的彩燈制作,還頻繁去往國外制作燈組,彩燈。
據史籍記載,唐宋時期自貢地區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燈、元宵節前后張燈結彩的習俗。自貢地區燈會的成型是在明清時期,逐漸衍化為具有相對固定內涵、并在特定時段進行的并有一定傳承歷史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清代依然保留著燈會習俗,即有“獅燈場市”“燈竿節”等活動,據《榮縣志》記載:“正月人日后,各祠皆燃火樹,各門首皆點紅燈,謂之天燈,富人壽年豐之意。兼仿古人禮鳴金執鋌,以驅瘟疫,謂之獅燈場市。一城數亭、一亭各式、其高數重,構棟雕,臨春組合,彩箋書畫,嵌燈如星,亭燃四五百燈,輝麗萬有。西人來觀,也欣然京滬所不見也。”史料證明,清道光以后的燈會已嶄露頭角,其場景已甚為壯觀。
“自貢的燈會是我們家鄉的文化遺產,我希望這份文化能夠在這新的時代發出光芒,而不是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劉思源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