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7月25日電(通訊員 賈亞翔)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地方的工作能否做好,關鍵在于帶頭人。方洼村就有這么一位帶頭人——光山縣第十四屆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李信遠。在李信遠的帶領下,方洼村僅僅用了四年的時間,通過茶產業的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深入了解方洼村茶產業發展狀況以及脫貧后鞏固脫貧成果的發展戰略,山東理工大學“山山同行”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25日前往河南省光山縣文殊鄉方洼村村民委員會,并與村支部書記李信遠以及駐村書記座談。
方洼村景色怡人,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曾是中辦精準扶貧村。文殊河支流上游,大別山南麓,淺山丘陵地形。茶葉歷史悠久,獨具風味,家家有茶園,人人會炒茶,是豫南著名茶鄉,是油茶樹產地之一,方洼村就是依靠油茶樹的種植發展起來的。
團隊成員了解到,在上任村支書之前,李信遠曾在外地做小本生意,有比較可觀的收入,經過了上級領導的多次勸說他才來擔任村干部。上任之初,面對方洼村一窮二白的情況,他感到十分著急,多次去外地考察交流,最終決定引進油茶種植技術。村民并不相信這一做法可以使他們擺脫貧窮,走在路上遇見李信遠都會遠遠躲開,李信遠對此并不氣餒,自己一人埋頭苦干。他說,村民只有親眼看到種植油茶樹的好處,才會愿意干。在李信遠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取得了村民的信任。
茶樹種上了,怎么用茶樹取得更多的收益是李信遠和駐村書記一直在探索的事。通過座談交流,實踐團總結出方洼村的四大發展策略:一是大力發展產業,擴大就業門路。引進企業搞土地流轉,河南藍天集團在方洼村流轉近5000畝土地搞油茶基地,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地租以及在茶園務工賺取勞務費;按照栗戰書主任到方洼村調研時提出的“房前屋后一畝茶,一塘肥魚一群鴨”的產業發展思路,開挖農戶房前屋后的小片土地,種植綠茶和油茶;發展村集體經濟,創辦“中方農業專業合作社”和村辦小型茶廠;培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村兩委通過各種渠道號召、吸引方洼村外出成功人士反哺家鄉,回鄉投資,興辦合作社,開辦農家樂發展休閑農業。二是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方便群眾生活。修筑了方洼村至文殊鄉街道7公里鄉村主公路和15.55公里村組通道路,改善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除險加固小水庫,整修大塘和以路帶渠,使水田能夠旱澇保收。三是綜合環境整治,改善村莊面貌。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實施以“五化”、“五改”為內容的美麗鄉村建設,改變村容村貌,建設美麗鄉村。四是發展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利用好與凈居寺風景名勝區、敖洼風景區相鄰,北與誠信公司萬畝生態茶園和東岳村傳統村落相連,東南與紅二十五軍長征決策地花山寨會議舊址相近等區位優勢和自身稟賦,同時村內森林覆蓋率高,民間文化資源豐富,通過基礎設施配套和生態環境改造,發展與旅游相結合的特色休閑農業。
駐村書記也感嘆道,沒來方洼村時他知道這個地方很窮,條件很差,但是親眼見到之后,他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窮,但是方洼村的發展速度是他意想不到的,他認為在這個地方,從上級領導到全村百姓,始終都保持著高度的同心同向,即使有時候有些不同的意見,但是內心深處還是非常相信并且愿意跟著組織的路線走,這也是方洼村得到巨大發展的重要因素。
現在,方洼村還處在快速發展時期,李信遠表示,他是一名老黨員,不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實際行動中,他都要不斷加強學習,放遠目光,把最及時、最先進的發展理念帶到村里來,讓村里人也與外界始終保持聯系,甘愿做好領頭雁,才能讓方洼村的未來發展的更加美好。這也很好地啟發了實踐團成員,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中,要始終像李信遠那樣,有堅定不移的毅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