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7月29號電 (通訊員 姜奎志 賈亞翔)為學習河南省光山縣茶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的作用,7月29日,山東省山東理工大學“山山同行”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河南省光山縣文殊鄉山農生態農林專業合作社進行調研,并與合作社負責人李開齊進行座談交流。
伴隨著片片茶園,行走在方洼村。一排排異地搬遷安置房錯落有致,窗明幾凈;一條條水泥馬路平坦寬敞,連通著家家戶戶;一幢幢豫南風格的農家小屋隱逸在良田美景之中。“房前屋后一畝茶,一塘肥魚一群鴨;散養的土雞滿山跑,遍山盡開油茶花。”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房前屋后一畝茶,一塘肥魚一群鴨” 是栗戰書主任到方洼村調研時提出的的產業發展思路,多年來方洼村始終堅持著并成功實現這個目標。
據了解,發揮當地環境優勢,把綠色農業做好,是李開齊一直堅持的想法。2009年從鄭州回到家鄉,他成立山農生態農林專業合作社,通過套種油茶和茶葉,如今流轉土地面積逐漸擴大到700余畝。2019年年9月,習近平在文殊鄉東岳村考察時強調,利用荒山推廣油茶種植,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又改善了生態環境,一舉多得。李開齊曾向總書記報喜:“我們不僅實現了收益的提高,去年還帶動4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了,現在政策好,我非常有信心發展生態農業,做好綠色食品。”做為縣山農原生態農村合作社創始人和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對于國家正在著手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李開齊認為,鄉村振興要靠產業振興的帶動,只有把農村的產業做好了,留得住老百姓,帶領老百姓增收創收,鄉村才能振興。“下一步,我將繼續帶領鄉親們增收,向鄉村振興邁進,早日完成總書記的囑托。”李開齊說到。
隨后,實踐團成員跟隨李開齊上山進入茶園,在茶園里,李開齊詳細講解幾種茶的區別和采摘方法,實踐團成員學習李開齊的動作進行采茶。親身體驗過后,實踐團成員表示,采摘茶葉并不難,但是采摘成百上千畝的茶,可真是好比登天難。李開齊說,采茶不能自動化,必須全部人工采摘,但是這也正給了方洼村里的留守老人、貧困戶一個增加收益的路子,每采一斤茶價格七十元,熟練的工人一天能采上三四斤。
在與李開齊進行座談時,他向團隊成員介紹到,油茶樹雖好,但有個缺點就是生長周期太長,這也是很多創業者對油茶樹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栽種油茶樹苗后,一般要培育8年以上才到豐果期,而這期間要一直不停地投入資金進行樹苗的維護工作。連續投入了5年,李開齊的積蓄用完了。為了緩解資金壓力,2017年李開齊開始在油茶樹中間套種綠茶樹。綠茶樹是種上了,但能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李開齊心里還是七上八下。不論結果如何,他一直堅持原生態,不添加任何添加劑,不給茶樹打農藥。2020年山農農合作社樹立“三品一標”生產理念:一是無公害,有機、安全;二是讓安全理念家喻戶曉,茶樹種植過程透明化;三是茶葉生產過程透明化,通過二維碼等形式讓消費者對產品更放心;一標是注冊商標,李開齊在2012年時注冊了山農合作社商標“園中圓夢”。
之后李開齊又帶領實踐團來到合作社加工車間,由于現在不是采茶期,車間在停工狀態,李開齊講解茶葉生產的各個過程并親自演示,實踐團成員對茶葉生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從村、鄉到縣的主管部門爭取到茶廠項目,從借廠加工、代加工到開辦合作社、有自己的商標、有銷售渠道,李開齊一直堅持以自己的標準、理念為核心,別人做的是做成什么樣,就要什么樣,而自己做的是想要什么樣,就做成什么樣。在有了合作社以后,茶葉采摘到生產,李開齊每一步都親自嚴格把關,嚴格按照原生態標準勝場。正因如此,李開齊的合作社充分體現了自身特色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此次調研,實踐團成員認識到,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李開齊身上堅毅的品質,無論面對什么困難,都不能降低對自身的要求,只有要求高了,才有可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