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光山,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翠綠,曾經這片貧窮落后的荒山荒坡,如今已是帶動脫貧致富的萬畝茶園。大別山下,這片美麗又寶貴的土地,曾在2019年11月吸引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在今年的七月,來自山東理工大學的“山山同行”實踐團跟隨著習總書記的腳步來到光山縣。15位山東學子深入光山,一同探尋這個“中國茶葉之鄉”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茶產業帶動當地脫貧致富以及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返鄉創業惠群眾,傾其一生為“聯興”。把油茶產業當今生之路,我想這是對陳世法先生最好的描述。在實踐前期,通過網絡查閱了大量資料,其中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是在司馬光油茶園習近平總書記與陳世法先生交談的那張照片,照片中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足以看出習總書記對油茶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的肯定,看出習總書記對陳世法先生做出的貢獻的肯定。就是這張照片,讓我們把司馬光油茶園作為實踐地點中最期盼去的地方,陳世法先生也成為了我們夢寐以求想要見到的人。
司馬光油茶園是我們實踐的第一站,深入茶園,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頓時消除了前一日十幾個小時車程帶來的疲憊,沿著綿延不斷的小路一直往前走,四周漫無邊際的片片茶園,可謂是讓我們每個人大開眼界。從我們想象中的小茶園到眼前大片大片的茶園,我似乎明白了油茶產業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生態發展的重要意義,我想這也許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體現,從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到真正實地去體驗,帶給人的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讓人感到驕傲的。
在實踐之前,我只是大體了解陳世法先生發展了光山縣的油茶產業,并以此帶動了當地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在我的印象當中,他是一位脫貧攻堅楷模。在與陳世法先生進行座談之時,他講到的更多的是他在早年創業的艱難和他不平凡的經歷,在談到自己的家人時,特別是談到自己的母親時,他幾度哽咽,讓我們所有人為之動容。在幾天的實踐經歷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就是陳世法先生所表現出的艱苦創業、癡情油茶的精神,以及他不忘回報家鄉、不忘惠澤群眾的赤子情懷。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是我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令人珍惜的經歷。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陳世法先生的艱苦創業精神,更要學習他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始終堅持不忘初心,世間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山山同行”實踐團的光山之行就此告一段落,與其說我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不如說我們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暖。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感受到了“堅守信念、團結一心”的大別山精神,我們品嘗到了茶香,也品味到了當地人們走向小康社會的幸福,更是感受到了光山人民的熱情好客。在幾天的實踐路途中,“愛光山,加油干,奔小康”的路邊標語無數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是的,光山人民就是這樣,遇難不退縮,堅守著初心,直到實現目標,這就是光山。
“山山同行,光山贏”,我們響亮的團隊口號,希望未來的光山,希望未來的我們,仍將繼續保持奮斗之心,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期待下次再見到的是更美麗的光山,是更好的我們。(通訊員 王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