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總書記在2005年提出的科學論斷,今年七月末,山東理工大學“山山同行”實踐團此行十五人來到了河南省信陽市的光山縣。跟隨習總書記的腳步深入大別山區,探索學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與模式,學習光山縣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茶產業來帶動當地脫貧致富,探尋綠色生態為當地百姓創造的“金山銀山”。
綠色—茶滿光山,綠意盎然。
綠色,是我初到光山的第一感覺。參觀司馬光油茶園時,滿山遍野的油茶樹不光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更為當地百姓創造了客觀的收益。
紅色—黨旗飄揚,帶頭致富。
光山縣人民堅定的聽黨話,跟黨走,落實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致富之路。從光山縣文殊鄉方洼村村支部到付店村,從聯興油茶園東岳村,處處可見的黨旗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黨員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精神。每一間會議室,每一間黨建工作室,每一個村政府大院都印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等極其醒目的紅色標識。從前啊,只是從電視上了解脫貧干部有多么的辛苦,當這些人實實在在出現在你的眼前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他們對黨忠誠的黨性黨識。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脫貧攻堅偉大斗爭的精神實質,更深刻揭示了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力量源泉。
金色—鼓起腰包,豐收喜悅。
東岳村曾經是河南省脫貧攻堅重
楊長太曾先后經歷創業失敗和嚴重點幫扶對象。村里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多年的貧困生活讓東岳村居民深刻了解到脫貧攻堅,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輸血,也要造血。車禍,負債累累的他被列為貧困戶,他說,自己一個四十多歲的壯年,竟然和老爺子老太太一起成為貧困戶,他感到非常的臉紅、丟人。文殊鄉東岳村在村黨總支書、縣第十四屆人大代表楊長家的帶領下,村里大力推行生態農業、產業扶貧,辦起了家庭農場,種上了苗木花卉、有機稻,還養起了山雞、黑豬和土鴨,成立村電商服務中心,農副產品隨著游客銷往全國各地,東岳村正在散發出勃勃生機。從美起來,到富起來,東岳村還要強起來。
脫貧攻堅為的是什么?不就是讓百姓的日子好起來,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嗎?方洼村書記李信遠面對方洼村一窮二白的情況,他感到十分著急,多次去外地考察交流,最終決定引進油茶種植技術。村民起初并不相信這一做法可以使他們擺脫貧窮,走在路上遇見李信遠都會遠遠躲開,李信遠對此并不氣餒,自己一人埋頭苦干,建立油茶種植基地,讓村民真正看到了收益。“村里修了路,村民獲得了收入,他們見了我都笑著說‘李書記,進來喝口茶吧!’”聽到這句話的我內心非常震撼在黨的領導下,干部們贏得了百姓的認可,這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通訊員 張彭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