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因為與你們相遇,喚起心中久違的自由。山東理工大學“山山同行”實踐團十五位學子,深入基層實踐,自那孔孟之鄉出發,相聚于河南信陽市光山縣,在這片茶香飄漾的土地,用腳步丈量出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將感動留于此,將知識化為前行的力量。在光山,在社會實踐之行中,掙脫心間的枷鎖,于汗水與歡聲中做本真的自我。
第一次,獨自一人前往未知的地點,陌生的成員,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環境,一切都是未知,既有期待又有忐忑。坐在前往光山的火車上,遠處的山、丘陵、高土坡,近處的樹、莊稼、花草,以及站在田野里觀望的人“咔嚓,咔嚓”的從火車旁穿過。天邊的云時而化作雨滴落下,時而伴著太陽漫步于蒼穹之下,我的思緒就如這陰晴變幻的天氣一樣既焦慮又滿懷期望。擔心無法融入到團隊中,自己處理不好各種關系,卻又期待著結交新的同學,體驗別樣的地域風情。伴隨著嗚嗚的鳴笛聲,火車到達了光山站,踏出車門細致入微的列車員、此起彼伏的販賣聲、熱情攬客的司機、青翠地山巒一一映入眼簾,這就是平淡而又充滿煙火氣的光山,心中的憂慮不覺間煙消云散。久居璧水,游學于群書之中也確實應該出來走走,看看那市井煙火與秀麗河山,撫平心中的擔憂與戾氣,更多添一份與光山的親近之感。
第一次,在茶香中體悟勞動人民的樸實與歡樂。社會實踐的第一站便是依托茶產業發展而實現脫貧的聞名鄉村—付店村,那漫天徹地的油茶樹,茶垅間勞作的茶農,茶地間奔跑嬉鬧的孩兒童,人與自然共同繪就了一幅多彩的茶園畫卷。茶農們頭頂烈日,腳踏后土,頭戴一頂遮陽帽,斜跨一件竹編茶籃,俯身采摘茶葉,汗如雨下的臉頰上是疲憊更是收獲的喜悅。付店村支部書記將村莊的脫貧歷史我們娓娓道來,不蔓不枝,每個人都聚精會神的聽著。為了脫貧,村支部書記等人自河南到上海、湖南、云南多地進行考察,攜帶著幾天的干糧,住著最便宜的旅館,學習各地的茶葉種植與銷售技術,引進優質茶苗,帶領當地脫貧致富奔小康。這種不辭勞苦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無論是茶農還是基層脫貧帶頭人,他們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工作,一日三餐四季,寒來暑往,冬夏更替,將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事無大小,用心去做,平凡中孕育著偉大,每一件事情都充滿艱辛,唯有堅持方能行穩致遠,是這次社會實踐中最深刻的感悟。
第一次,走進那千年古剎;第一次,踏步于青石板之上;第一次,零距離感悟文化的厚重滄桑。來到靜居寺,茶文化在這充滿歷史氣息的建筑中更顯厚重,一塊塊青泥石板,一顆顆參天古樹,一泓泓清水,難怪當年貶謫路過此地的蘇東坡會寫下“愿從二圣往,一洗千劫非”的詩句。前幾日社會實踐的疲憊在這千年古剎中一掃而空,漫步于茶韻叢林,聽解說員講述這悠久的歷史傳承,真正體會到文化的源遠流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蒼遠深邃的文化不僅僅存在于課本中,走出校園,書本中文字的力量躍然眼前,何為文化,何為歷史都在這古剎中一一展現,校園之外是一片更廣闊的天地,校園之內的所學都將是我成長路上最有力的武器。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十余天的社會實踐很快結束,學子終究要踏上歸途。七月、光山以及我可愛的團隊成員們,暑期因你們而精彩,社會實踐也因你們而不同,愿未來的我們,銘記此次光山之行,不負遇見,心懷感恩,燦爛前行。(通訊員 郭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