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年的河南暴雨,我們看到了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一市受災,全國支援,雖然我們不足以對抗自然災害,但是我們的同胞會火速趕往災區;雖然我們不可預料災害,但是可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洪水規律與洪災特點,研究并采取各種對策和措施,以防止或減輕洪水災害。古有大禹治水、李冰與子修建都江堰等,并總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十六字名言,這說明治水是有章可循的。
2022年1月18日-19日,安徽財經大學子衿隊來到安徽省六安市萬佛湖,通過實地調研,團隊學習老一輩建設者的紅色精神,并且希望從萬佛湖的治水歷史中借鑒經驗,學習到先進的治水防洪理念,以此有效地為全國各地洪水高發地區提供建議和對策,并且希望以本次調研發掘萬佛湖是如何建設自身特色旅游景區的,為其他沿江沿湖地區的旅游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18日,團隊考察了萬佛湖水利工程,參觀了萬佛湖龍河口水庫的建造歷史,了解到水庫始建于1959年,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水利樞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皖西五大水庫之一。1958年,舒城縣人民政府幾經勘察后,于兩河匯合處阻河截流。當時正處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舉,國力維艱。但舒城人民不畏艱難,舉一縣之財力,率十萬之青壯勵精圖治,創千秋偉業。干米巨壩全憑肩挑手推,層夯層壓壘筑而成。1960年春,終于截流成庫,大壩橫空,蛟龍降伏。上控千余平方公里來水,下保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澆灌舒城、廬江、六安(今金安區)三縣150余萬畝良田,充分發揮其防洪,灌溉、旅游,漁業養殖、發神航運六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