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隴援西”實踐報告——藏族文化伴我行
為充分了解藏族藝術的文化魅力,也為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之路注入一份新活力。7月7日,山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赴隴援西”暑期社會實踐團計劃前往卓尼縣扎古錄鎮(zhèn)麻路村進行實地調研。
實踐小隊首先參觀了文明文化實踐廣場。在廣場中心的雕像名為“四和諧”。“四和諧”取材于佛經,由大象、猴子、兔子、鳥四種不同屬性的動物組成,并以雜技表演式的造型展示出來。它寓意著民族團結和睦、快樂和諧。
實踐小隊訪問的第二站是當?shù)氐囊粋藏族石頭堆的塔—瑪尼堆。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杰作。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第三個訪問的是當?shù)匚捏w廣場,這里建造了用于節(jié)日活動使用的祭壇。
麻路村的經濟正在蓬勃發(fā)展。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有公司參與了部分的畜牧業(yè)發(fā)展。但是對于當?shù)氐穆糜萎a業(yè)來說,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麻路村依托自身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因地制宜,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產業(yè)相結合,一方面保護并傳承了藏族文化,另一方面也發(fā)展了當?shù)禺a業(yè),隊員們通過參觀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產生了豐富的感想。
時間:2022-07-08 作者:劉育林 來源:劉育林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