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聚難點,建言獻策
聚焦減輕作業負擔,立足學生身心健康。“政研雙減”團隊隊員采訪到的一位四年級張某某同學表示,在“雙減”政策實施以前,應試教育和“題海戰術”使學生作業負擔越來越重,經常寫作業到凌晨,睡眠不足,無法有效提升學習效率。而“雙減”政策依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明確規定不同階段中小學生的作業時長,嚴禁中小學生超負荷學習。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學生才能夠走出作業困局,才有時間和精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政研雙減”團隊隊員提出相應對策:減輕過重作業負擔應尊重教育規律,鼓勵課堂作業布置的分層化、彈性化與個性化,禁止向學生布置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聚焦規范校外培訓,堅持從嚴治理。近年來,我國校外培訓市場急速膨脹,校外培訓機構種類繁多,規模龐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破壞了正常的教育生態,治理難度較大。學生家長也表示課外輔導班學費高昂,成為家庭的一項重大教育負擔。為了治理校外培訓亂象,“政研雙減”團隊隊員提出“雙減”政策要堅持從嚴治理,從源頭上不再審批新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強化常態化運營監管。聚焦家校社協同,形成減負共識。根據隊員采訪調查得知農村部分家長認為,“雙減”政策之前,孩子可以每天在校外培訓班里多做一些強化練習,現在孩子回家后沒有了作業,上網課的時間也有限,自身文化程度低,無法有效輔導孩子。這一部分家長擔心“雙減”后自己孩子少了學校作業訓練,學習上的競爭力會下降。不難看出,農村地區絕大多數的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如何讓孩子把作業寫好,把成績提高,教育本來就是老師們的事兒,與家長關系不大。家長們忽視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示范、鼓勵、疏導等特殊作用。對此,“政研雙減”團隊隊員提出要策聚焦家校社協同,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努力形成家校社減負共識。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各個教育場域中都必須始終把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放在中心位置,摒棄學校、家庭、社會“各自為營”的教育狀態,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推進共同體協同育人應著重發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時間:2022-07-23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