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8月10至11日, 安徽財經大學智慧農業探索隊來到合肥市安徽務耕農業基地科技示范園,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實踐活動。
圖為團隊成員在安徽霧耕農業基地科技示范園合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在很多問題:農藥化肥的大量投入、導致大量養分損失并造成環境污染;資源利用率低導致資源浪費;傳統的施肥灌溉方式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對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構成嚴重威脅。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大力發展以運用智能設備、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主要手段的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是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跨界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是農業信息化發展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級階段。智慧農業整合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裝備三大生產力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要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考慮到疫情防控要求,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智慧農業探索隊決定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踐方式進行社會實踐。8月10日上午,團隊成員對安徽唐田智慧農業發展公司代表進行了線上采訪。在采訪中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安徽唐田智慧農業發展公司:該公司基地坐落在阜陽市穎東區棗莊鎮,設計五大板區:一、唐田百果園,占地百畝,種植不同季節成熟的果樹十幾種,供大家休閑采摘品嘗;二、主題占地幾百畝的《劉寨有我——分田》認領區,在一分田地里按要求種植不同季節四種果樹加一棵八月瓜,留下2—3厘個人帶領兒孫自愿種蔬菜瓜果;三、占地百畝養植區,1800米長圍欄散養土雞、鴨、鵝幾萬只;四、占地中心區域有幾十畝魚區塘,環境絕佳的垂釣中心,大的草魚己有二十余斤,是伙伴休閑度假的好地方;五、是八月瓜的大面積種植區,八月瓜被譽為中華圣果,長年有超140天盛花期,八月份成熟,有很高藥用價值,豐產期效益每畝可達5萬以上。團隊成員又針對公司的主要運行方式和對周圍農村的經濟影響情況做了進一步詢問,公司代表一一作了回答。

圖為團隊成員對唐田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張總進行線上采訪
為進一步探索科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情況,調研團隊至安徽務耕農業基地科技示范園進行實地調研。坐落在合肥市肥東橋頭集鎮的安徽霧耕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現場繁忙而有序,形似“鳥巢”、“土樓”的溫控大棚科技感十足,矗立在這片沃野上,格外醒目;在霧耕種植大棚里,瓜果蔬菜“長”在空中;在栽培架上,番茄、黃瓜、西瓜、生菜等蔬菜瓜果長勢喜人,枝頭的掛果十分干凈,顏色透亮,耳邊時不時能聽到輕柔的水流聲。
在與工作人員的交流中,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道:“這種用氣霧模擬土壤環境經過高科技灌溉系統給植物以最精準的營養液配方。從育苗到成果,利用脫離土壤、立體種植、精準灌溉、循環利用、科學管理等有效方法,基本實現了霧耕農業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可以助力高效、安全、科技化、數字化農業轉型,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水資源,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圖為園區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高科技灌溉技術
通過這兩天的實踐活動,調研團隊不僅深入實地了解了合肥市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同時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性,對安徽省智慧農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社會的發展,智慧農業的出現是必然的趨勢,它令我國農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它通過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讓農業能夠以低成本得到高產出,讓農戶得到較高的收益,同時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不再像以往那般勞累作業。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應加快農業與互聯網的結合,相關部門應向偏遠地區的農民朋友大力普及,以便智慧農業的后續發展能夠更好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