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
刀剪和漆器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但在市場多元化發展趨勢下,陽江
刀剪和漆器在藝術傳承和市場環境下創新發展面臨阻礙。為探索陽江刀剪和漆器的發展線路和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流光溢彩”隊于2022年7月21日至25日前往廣東陽江,并對刀剪與漆器的發展現狀及歷史價值展開調研。
觀刀剪“流光”——能教七月薰風似,為取漠陽江水來《陽江志》有載“小刀花剪具佳,貨行遠近。”此句勾勒出陽江刀剪行業一派繁華圖景。活動期間,實踐團先后參觀及參訪了當地的太盛五金有限公司與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
太盛五金有限公司從原料進購、生產制造到成品出廠,著力實現數字化指揮自動生產輔以人工制造,生產車間將全環節、全方位對產品進行品質把控;以“讓每個家庭都擁有一套好剪刀”作為戰略定位,注重品牌的創新性、現代性與獨特性,產品較之其它品牌價低而質優;設計、質量等方面符合消費客戶需求,近年來在國內、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份額的占有率十分可觀。
陽江十八子刀具有“中國第一刀”之稱譽,被列為
“中國馳名商標”。其五次技術革命時期對制作原料、工藝流程、刀具品種進行創新,從自主研發制刀專用鋼材到刀具熱處理技術再到精密鑄造技術等技術改革,向外展示了刀匠們一絲不茍、細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以及銳意進取的革新精神。
隨后實踐團來到昌大昌超市刀具銷售專柜了解其銷售情況以及消費影響因素,發現:雖然陽江刀剪市場大,但不會以陽江品牌作為主要銷售目標,受疫情和電商平臺影響,超市的銷量略微減少,在談及刀剪的繼承發展問題上,經理表示,由于陽江屬于四線小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同時政府的人才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夠,這導致刀剪行業很難雇傭年輕人,讓傳統的刀具設計長時期缺乏新鮮的血液涌入。
覽漆器“溢彩” ——晶瑩髹漆千層罩,凌霄畫境羨幾分“陽江朱漆好,留得嶺南春。”這是田漢參觀
陽江漆藝院時題的詩句。實踐團走入陽江漆藝院,見證漆藝歷史及其產銷過程,領略“晶瑩髹漆千層罩” 的精奇高妙,并有幸采訪了該院的何主任和漆器制作者,他們均表示:漆藝的傳承與發展需回歸生活、擴大受眾面積,同時,主任還揭露了目前漆藝的發展面臨著人工成本高與宣傳力度不夠的問題,需要獲得地方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陽江刀剪以上千家工廠照顧著尋常人家的生計,而陽江漆器又因種類豐富和用途廣涉及到百姓日常的方方面面。經了解,陽江刀剪與漆器在歷史文化、內在精神、政府政策等方面具備突出優勢,但在企業規模、陽江市人民整體思想、人才建設等方面仍有不足之處。如何復興、從何入手,成為刀剪與漆器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綜合各方被采訪人以及團隊成員對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意見與思考,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需做到:一、活化傳承,回歸生活;二、政府支持,政策引領;三、走進現代,科技支撐;四、迎合大眾,抓住市場。刀剪和漆器作為陽江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對其傳承與發展是中華文脈的薪火延續,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向,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顯。 “品味過去、把握現在、謀劃將來”,將刀剪與漆器文化與人民生息相契合,讓古老的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