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支教進校園 健康宣教進課堂
7月9日,實踐隊進入洪四村洪德小學開展多彩課堂活動。作為兩場健康知識小課堂的主講人,我感觸頗深。山區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陪伴和養護的缺失,他們的內心相較于一般的孩子會更加敏感,在溝通交流過程中,需要耐心的宣教和合理的獎勵機制。洪四村的村醫問我們說,有沒有感覺這里的孩子反應更慢一些,更笨一些。他說話的眼神也很有導向性。其實,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表達”。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唯有用誠摯的愛去灌溉,才能培育出有理想、有擔當、敢作為的下一代。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山區里的孩子們、看待生于斯長于斯的群眾們,這是作為基層一線干部所萬萬不可的。且不說這是一種基于人與人之間的優越感作祟,更別說需要帶著這種“異樣感”一直服務于當地人民。辜鴻銘老先生在《中國人的精神》這一演講中強調:中國人永遠年輕的秘密又在和何?是同情和真正的人類智能造就了中國式的人之類型,從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國人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這種真正的人類智能,是同情與智能的有機結合,他使人的心和腦得以調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在這次下鄉途中,我終于讀懂了兒時電影里的那句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另外,如何去定義孩子們?如何去定義優秀?在支教途中,在內卷的時代背景下,在全民奮斗的征途上,我也反復在思考。猶記得高中一堂語文課上老師講的話,援引如下: “前幾天校慶,教師群討論開了。有老師提議:為什么不像一些學校那樣,請一些優秀校友回來開講座,再拍幾張照片傳到公眾號上,宣傳一下我們學校的教育成果?我說,不行。理由很簡單:我不知道如何去界定‘優秀’。我們學校06屆有一個學生,躋身‘五十大先進青年’(頭銜的名稱大概是這樣,匆忙落筆,沒來得及考證);我也教過一個學生,他現在在天寶的一所小學教書,每天上課、備課,過得也很踏實。你說我能拎的清他們之間誰更優秀嗎?我們學校有一百多年歷史,培養出來的行業精英、頂尖人才有很多,從事普通職業的畢業生也很多。他們每天都兢兢業業奮斗在各自的位子上,努力實現自身價值。能說他們誰比誰優秀嗎? “如果這些校友真的被邀請,他們會受到鼓舞,那是肯定的。但是他們肯定也會想:還有比我更優秀的畢業生,他們才應該被邀請。走入社會之后,畢業學校只是畢業生身上的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將一直激勵你前進。 “我不喜歡材料的這句話(指:智育抓不好會出次品,體育抓不好會出廢品,美育抓不好會出低檔品,德育抓不好會出危險品),次品、廢品的,學生又不是商品!我也不敢在我的學生有所成就后向別人吹噓:我以前教過他。師生之間是學習伙伴的關系,為了共同的目標奮斗在統一戰線上......”PS:來源于卓老師。
愛心支教進校園、健康宣教進課堂、美育陪伴暖人心,希望這些都不是口號,而是一步一腳印的實實在在的作為,是心與心之間的貼近,是走出去、引進來的合理流動。新時代的青年們要做好承上啟下的中樞,賡續紅色血脈,奮進時代偉業。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魚。
時間:2022-07-09 作者:“白衣赴鯉城,情系絲綢路”——赴福建泉州國情社情考察實踐隊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