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xiāng):以青春之我,譜華夏之曲
7月13日,隨著暑期社會實踐的開展,我跟隨著我所在的安徽工業(yè)大學赴泰州實踐隊一同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紀念館位于江蘇省泰州市,這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的誕生地。
主體建筑外形像艘軍艦,室外廣場左側豎有象征海軍艦艇的高桅桿,廣場上陳列一批海軍退役的轟炸機、殲擊機、超黃峰直升機、艦炮、魚雷、導彈等裝備。紀念館新穎別致,富有現代氣息。館內運用實物、圖片、模型等多種表現形式和幻影成像、影視音像、場景制作等聲、光、電技術手段復原了"渡江作戰(zhàn)"、"解放一江山島"等多個歷史場景,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tǒng)一。我們驚嘆于百年前的技術進步之快,也震撼于中國海軍的發(fā)展之艱難。
紀念館從"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威震海疆、發(fā)展壯大、魚水情深"等五個方面展示了人民海軍發(fā)展壯大的光輝歷程,是集教育、培訓、旅游娛樂的理想場所,是進行愛國主義和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記得兒時跟著父母來到這里參觀,當時的心境與如今的已截然不同。兒時看到廣場上的飛機時,會感嘆飛機之大、海軍之勇猛。如今再看,卻是被中國海軍之精神震撼,在風雨飄搖的年代,他們仍然堅守本心、不畏艱難、砥礪前行著。在博物館內,大量文獻資料圖片再現了"白馬建軍"、"威鎮(zhèn)海疆"、"奮勇向前"、"魚水情深"的海軍誕生與成長歷史。人民海軍從這里揚帆,一路劈波斬浪駛向深藍。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這個夢想不僅屬于當下每一個人,更屬于我們年輕一代。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百年前的那一批人選擇參軍,成為了中國海軍的一份子,把個人發(fā)展融入時代洪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路上奮勇邁進。他們懷著激情和理想,不畏艱苦,奮斗和沖鋒在最前線。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明白肩上的責任與重擔,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代賦予了我們舞臺,我們應該響應時代的召喚,去奮斗,去奉獻,去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浦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成就出更好的自己。(通訊員 楊凌一)
時間:2022-07-15 作者:楊凌一 來源:楊凌一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