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審問,切問近思——訪夏益健校友心得
我們實踐隊采訪的第四位校友是夏益健校友。夏益健學長在我們的采訪對象中是比較特殊的。我們今年暑期的校友采訪對象都是比較年輕的,年紀最大的也是08歷史的,而夏益健學長是他們之中最年輕的一位,他是2014年進入臺州學院歷史學(師范)系,2018年畢業。實際上夏益健學長與我們的年齡差距是最小的,也最容易從他的話中感覺到親切感,很快我們實踐隊的成員就在與夏益健學長的采訪對話中感受到了這點。
當采訪者鄭康琦同學和夏益健校友談到“學長在當班長時期的經歷”的時候,夏益健學長就向我們提到高飛老師,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可能快退休了。我是一個轉專業的同學,我在人文學院并沒有聽說過高飛老師,當時采訪者也回答說沒有聽說過這個老師。但是其實我在大一第二學期的前幾個星期,當時我還在英語專業沒轉到歷史專業來,高飛老師當時就是帶的是英語師范專業的思政課程《近代史綱要》,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快退休了才去教《近代史綱要》的。
夏益健學長在14歷史還是一位班長,由于采訪者鄭康琦同學的室友也是一位班長,所以根據這方面鄭康琦同學也對此提了不少問題。夏益健學長向我們分享實際上他認為做班長和現在他做老師這個職位,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其宗旨就在于為同學們服務,兩個職位的宗旨都是這樣。我認為這在整體輪廓框架之下來看是正確的,老師或者是大學班長的職位的精髓就是“為同學們服務”,讓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更加地豐富多彩。但是其實這兩個工作在側重點上略有不同。班長除了要“為同學們服務”之外,還需要處理自己的學業問題,而老師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為同學們服務”之中。所以這樣看來,大學班長和老師這個職位差距還是有的,但是很顯然夏益健學長在擔任班長的任期中學到了不少與同學和老師打交道的經驗,他自己也說這對他現在的教學活動是非常的有幫助的。
我感覺到夏益健校友的大學狀態和我比較相似,尤其是他對待歷史學(師范)這個專業的態度。當我們問到他這個問題“在大學是如何確定自己的發展定位的”,夏益健學長說道:“發展定位上,我為什么選擇歷史學專業,其實是因為興趣,當時我沒有注意師范兩個字,進入大學后,我也沒有感受到師范對我的影響,后來到了大二大三之后,我感覺到我讀了這個專業之后,我就要當老師。”我的經歷和夏益健校友一樣。我也是因為喜歡歷史才選擇歷史學(師范)這個專業的,我在高中畢業之后其實并沒有想過想當一名老師,就是對歷史很感興趣,想學歷史但是無奈分數又比較低。浙江省有歷史學專業的后面都帶有(師范)二字,當時我的分數又不夠進入臺州學院之后只好轉專業來到我喜愛的歷史學專業。就像夏益健學長說的,大一事實上根本感覺不到“師范”二字對我的影響,在這之后大二,更多的教師教育課就來了。我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明確了自己要成為一名高中教師的理想。所以確定自己的夢想是需要一個契機的,我確立理想的發展過程和夏益健學長其實還是比較相似的。
在問題的設計方面,我們實踐隊這次的問題設計是非常的貼近實事的。我們明白疫情之前的世界和疫情之后的世界是兩個極為不同的世界,2019年和2020年是兩個極為不同的年份。學長在2014年-2018年就讀于臺州學院,是在疫情之前的大學生活,工作之后也經歷了疫情之前的時光,所以我們設計了這個問題“學長您畢業一年多后就進入了疫情時代,我們現在還處于這個階段,疫情連帶著的經濟發展狀況對就業工作造成很大的沖擊,您覺得現在的教師就業狀況跟您畢業時的狀況有什么差異嗎?”夏益健學長回答說:“其實沒有太大差異,教師招聘的程序是差不多的,都是提前批和統考。相對來說,教師招聘在疫情期間更加穩定。跟其他工作相比,教師工作也是非常穩定的。學生在,老師就在。”夏益健學長的回答也讓我們實踐隊的成員更加堅定了要成為一名教師的內心,在疫情背景之下,經濟凋敝,各種產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醫生、教師、公務員這樣的職業相當于是鐵飯碗,有個小康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在這次疫情之中報考這三個職位的人數逐漸地越來越多了,雖然顯現出教師行業的吃香,但是這也導致競爭十分激烈,隨后我們就提出了“臺州學院歷史學(師范)的就業前景”的問題。學長安慰我們不需要焦慮,并且在我們這個專業出去去考高中的教師資格證和教師編制也不會被歧視或者什么的。這個問題我們實踐隊在之前采訪前三位校友的時候問過,他們也有跟我們進行交談過這個問題都表示歧視是沒有的,就是可能需要在學歷上進行進一步提升,有些地區需要碩士學歷這個硬性條件才可以報考高中教師的崗位。但夏益健學長對我們說其實在他們那(黃巖地區)并不是這樣,當然也不存在什么歧視,臺州地區很多地方都可以臺州學院本科畢業就可以去考高中歷史老師,最終還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夏益健學長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讓我安下了心,因為我個人對于初中社政老師的崗位是沒什么興趣的,因為不止要教歷史,還要教道德與法治、人文地理這樣的科目,我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歷史的專職教師,并且我不喜歡管理初中生,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這點夏益健學長后面也講到了)也就是說初中生并不那么好管理,相對于初中生來說還是高中生更加地好管理一些,但就像夏益健學長所說的那樣,我需要個人能力才能去高中執教,學習成績需要提高,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夏益健學長還勉勵我們多學習一些其他的本領例如說是剪輯視頻、做微課,用多媒體信息教學技術的手段講學生可能會認為是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講解給學生們聽。他跟我們說了這樣一句話“技多不壓身嘛!”確實,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技術創新越來越多,也需要教師掌握這些技術,新型教師在現代社會絕不能只像老教師那樣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就好了,還需要進行“素質拓展”,掌握多門技巧和技藝,就像學長所說的“技多不壓身嘛”。當然,在學習技巧的過程中是比較痛苦的,如果是自學的話那就更是這樣,但是在學成一門技巧之后的輕松感和愉悅感是前所未有的。學習,學無止境。博學審問,切問近思,就是有賴于這里吧。
在這次采訪活動中我的收獲是非常大的,夏益健學長的經歷深深地影響了我。關于“高中教師”的各種小建議對于我們日后如果想要考取高中的教師資格證或者是高中的教師編制是非常有益的。學長所提供的一些技巧和技藝是需要在我們不斷地實踐過程中打磨和積累的,希望我們在大三下學期的實習和之后的教師生涯中能做到學長所說的“博學審問,切問近思”,那么仁就在其中了。
臺州學院人文學院“你好,校友!”暑期社會實踐隊
徐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