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 日為進一步筑牢新冠疫情的防線和響應三下鄉實踐活動的號召,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同舟抗疫,凝聚奉獻心”實踐隊在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此次的志愿活動旨在繼承并弘揚對社會與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號召廣大市民積極投身于防疫工作。
七月盛夏,耳邊蟬鳴聲輕響,蔚藍的天空中飄蕩著零星的幾片云彩,頭頂的烈日格外刺眼,道路兩旁的樹木都變得無精打采。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著歡快的步伐提前前往活動集結的地點,為此次志愿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逆行不獨行,“志”在心中,“愿” 在行動。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都知道在黨和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勇往直前。但此次疫情較為復雜,很多同學都發出疑惑,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我們能做些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士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危難時刻顯本色!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各地都在廣泛動員群眾、有效組織群眾、團結凝聚群眾,哪里任務險重哪里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這同樣適用于我們大學生,但這絕不是要求我們盲目走出家門,跑到街上去動員,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工作。疫情面前,有些同學選擇走出家門當起了志愿者,更多的同學選擇待在家里,現階段,同學們老老實實待在家就是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
圖為實踐隊員在管理隊伍秩序。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青 攝
除此之外,我們實踐隊將此次的活動分為了前中后期,在前期,我們開展了醫務防疫志愿服務。根據防疫實際情況,協助各定點醫療機構做好集中隔離觀察、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防疫工作。在中期,我們開展了交通防疫志愿服務。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點場所,協助體溫測量、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幫扶重點旅客等志愿服務。在志愿活動后期,我們開展了宣傳防疫志愿服務。進行防疫知識宣傳,靈活運用新媒體,提高群眾防護意識,科學做好個人防護。
通過走進基層,深入社區,與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共同進行日常的工作,我深刻體會到了他們工作的雜、難和重要,他們時刻維護著百姓最基本的權益,戰斗在群眾服務的一線。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給我帶來的影響遠不止短短的7天,我從中增長了組織活動的經驗,也學會了和群眾交流的技巧,更是堅定了繼續進行志愿服務活動的決心。此次社會實踐讓我意識到:只有將實踐成果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才能提升自我。
我們需要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在實踐中奉獻社會、回饋社會。每當回想起與同學們相處的點點滴滴,回憶居民們們信任的面孔,我感悟到的是作為青年學子的真正意義--提升自我、發展自我,投身社會。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我愿意發揚志愿者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以身作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志愿服務,我們一直在路上!
圖為實踐隊員在幫忙清點物資。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青 攝
“長江后浪推前浪",如今,青年一代已經成為疫情防控一線的"逆行者",我很榮幸能夠成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以青春之力守護我的家鄉。在這短短的幾十天中,我見過凌晨五點鐘的夜空,戴過濕了又濕的口罩,吃過下午兩點的午飯,輸過浩如煙海的信息,穿過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也見過除夕夜依舊燈火通明的村委會...這個過程很苦,很累,但卻很值得。因為志遠無境,大愛無疆。凌晨五點的街道很黑,可總能看見志愿者身上的那一抹朱紅;濕口罩戴著很難受,但總有人給你換了又換;下午兩點的午飯很涼,可總有人把飯熱了又熱;這個過程很漫長,但總會有-些不期而遇的溫暖給予我們力量,支撐我們前行。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社會,這次實踐活動意義深遠,對我們的幫助享用一生。除此之外我們還充分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幫助社區,服務社區,并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認識到腳踏實地的重要性,謙虛學習,將課本與行動聯系起來。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知識并將之與社會相結合的信心和毅力。
作為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并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我們要抓住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機會;提升我們的修身,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同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 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 不必等待炬光。” 這個世上沒有超級英雄,有的不過是無數人都在發一分光,然后螢火匯成星河。(通訊員 陳沁萍 張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