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支教,真情不畏距離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從小時候起,面對老師這一職業充滿了向往。今年夏天,我有幸加入了南京師范大學“陶藜滿天下”支教團,開啟了我人生第一次線上支教活動。
其實很早之前,我便萌生了支教的想法。在進入大學之時便選擇了師范院校,但并沒有成功去到師范專業,這也算是我的一大遺憾。所以,當聽說有參加支教的機會時,我果斷的報名了。
參加選拔,成為支教團的一員
為了給孩子們帶去更好的“云課堂”體驗,“陶藜滿天下”的活動負責人提出要對有意向參加本次云支教活動的大學生志愿者進行多輪選拔。考慮到本次支教的對象是準初一生,我選擇了歷史作為自己的教學科目,歷史課內容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跨越的時間和空間很大。由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學習起來容易感覺枯燥乏味,導致失去對歷史的興趣。中學時我身邊歷史好的同學大都在課外書上了解很多歷史人物事跡,這些人物事跡課上很少講到,但往往能吸引同學愛上歷史,幾番考慮,我選擇《歷史人物漫談》作為自己的支教課程,計劃為同學們講解歷史人物秦始皇。經過報名表初篩和現場支教面試選拔,我成為支教團的一員。
課程預演,教學水平的進步
7月13日,我們進行了課程預演,把支教團其他成員當做授課學生,模仿真實的授課場景,盡量減少正式支教時可能出現的失誤。負責人聯系了支教當地的老師和經驗豐富的學長學姐幫我們提升教學水平。兩堂課講下去,我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我在準備課件和教學內容時,給自己“瘋狂補課”——看了很多期《百家講壇》,力求課程生動有趣。試課結束后,老師和學長學姐又指出了很多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并給出建議,比如:要注意講解內容的詳略得當、可以適當普及中學要學的知識等。課程預演結束后,我又按照這些建議自己試了一遍,發現課程效果確實好了很多。
正式講課,克服壓力與緊張
時間過得飛快,眨眼間就到了正式支教的日子,根據課程安排,我的課排在最前面,我既緊張又興奮,興奮的是負責人把我排在第一位也是對我的一種肯定,緊張的是擔心自己講不好,給孩子留下這個支教團老師水平不太好的印象,快上課的時候,手心都是汗。不過在課程開始時,我向同學們進行自我介紹,發現這些學生都很熱情的“老師好”,心中的不安一掃而空。講課時根據老師和學長學姐提的建議,我在口頭講述的同時,又給學生們放了一些網上找的小視頻,幫助大家認識秦始皇,了解秦王掃六合的故事,期間還穿插了分封制,郡縣制等歷史文化常識,大家也很積極的回應我,上午的兩節課很快就過去了。我給大家布置了作業:根據秦始皇的經歷,評價他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到了下午,學生們都積極的給出自己的觀點,一場觀點發表課,甚至隱隱變成了辯論會,看著很多在上午的課程中還有些害羞的孩子開始積極發表觀點,真的很欣慰。
課程結束,復盤與思考
我認為支教活動意義非凡,不僅僅在于我自身的成長,更是因為這對于孩子們而言也是一種教育幫助。首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相比專業的教師,參與支教的我們雖然“實戰”經驗不足,但是我們可以將授課內容與更加多元的知識面相結合。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們的注意力,豐富學生們的學習內容,也可以用新穎的授課方式與課堂活動有效地彌補當地教育資源的匱乏。在授課過程中,我將歷史人物與歷史知識相結合,讓同學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學到知識,也愛上歷史,這樣我的這堂課便有意義。
時間:2022-08-19 作者:楊晶瑩 來源:陶藜滿天下暑期支教團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