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愛老尊老護老”安徽財經大學學子開展蚌埠市養老機構基礎設施調研
社會實踐團隊在確定活動的主題后,本隊隊員在科普曼藝術中心進行了實踐活動的第一次線下會議,并在會議中依照具體情況合理為大家分配任務,明確了這次活動的主要形式——走訪兩所養老機構,并以問卷形式向身邊之人征集對養老問題的相關看法和意見。
我在此次實踐中我與其他兩名同學一起分發調查問卷,并記錄活動的過程。發放問卷的范圍比較廣泛,上至蒼顏白發,下至垂髫稚童,雖然數量有限,但也能管窺社會公眾在養老領域共同關注的問題。
老人普遍是孤獨的。在與老人聊天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大多數老人其實并不是孤兒寡女,或由于自己不想連累兒女以至于成為他們的負擔,或由于兒女對自己惡語相向甚至打罵自己以至心寒,最終無奈地來到敬老院,或由于兒女雖孝順但只是給予物質上的保障,老人自己內心很孤單,選擇敬老院與其他老人生活在一起反而更加熱鬧,至少可以有人說說話。很少有老人是真正喜歡敬老院的生活而選擇在那里度過晚年,只是退而求其次。可即便是這樣,每當和老人談論到自己的子女、孫子孫女時他們依舊是滿臉的幸福與激動。
敬老院生活不免單調。敬老院雖然有一些供老人簡單娛樂的設施,卻遠不能使老人的生活達到舒適、安心的狀態,整體環境有些壓抑,生活的圈子有些小,常常局限在房間里或是周邊的公園。不過這也是由于我曾經所去到的養老院較為普通、收費標準也不是很高,養老院資金不足,運營成本又高,自然難以改建,更別說改善老人生活了。
我國老齡化問題十分嚴峻。據調查,我國 60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到 1.3 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0%;到 21 世紀中葉,我國老齡人口的數量將增加到 4 億左右。全國各大城市的養老院數目較多。由此帶來的老年社會保障、老年健康等一系列問題,將給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我們必須重視人口老齡化趨勢,努力解決老齡人口社會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問題;制定保障老齡人口生活的有關政策和措施,建立和發展相關的服務產業和保障體系,并多渠道發展老齡產業,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技能和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白發浪潮的沖擊。
政府積極面對發展與改革雙重任務。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面臨人口增速逐年減緩,人口總值向峰值趨近的現狀,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中國將由老齡化社會轉變為老齡社會。面對“十四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態勢,各類新型養老模式不斷涌現。為破解養老困境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新一代在一天天長大,曾今付出良多在一天天變老。看到他們也似乎看到了幾十年后的我們,心中難免感慨一番。自古以來,尊老敬老愛老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身上流淌著炎黃的血脈,烙印著儒家的思想精髓,承載著厚重的以人為本精神,“尊老”“敬老”“愛老”是人性中的美好、彰顯了孝道,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不僅如此,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有義務和責任去盡一份綿薄之力關心時事熱點、解決社會問題,在體驗青春的同時鍛煉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期許著未來能成為這個美好國家的棟梁。
時間:2022-09-05 作者:陳覺菲 來源:安徽財經大學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