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靜待花開
為期半個月的黃石港社區(qū)支教已經(jīng)圓滿結(jié)束,回想起來仿佛還在昨天,最后一天結(jié)束時跟孩子們說再見的感受竟與平時下放學又多了一層,有感謝,感謝孩子們半個多月的配合,有不舍,或許以后都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再見面了。經(jīng)過了半個月的支教,我也明白了對于學生我們所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教授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能夠通過我們的講述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生活上給予他們正確的鼓勵和指引,讓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作為思政專業(yè)的學生,我們組主要負責支教班的紅色教育,通過講述一些紅色故事,讓學生們了解紅色文化,引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我們看來,他們是渴望學習新知識的,吸收掌握的很快,看著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覺得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了反饋,這讓我們都感到很開心。
支教活動過程中的教育是相互的,學生會出乎意料的調(diào)皮,學習基礎(chǔ)也參差不齊,慢慢來,多點耐心,尤其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渴望知識的,都是好孩子,當我們面對孩子們天真的笑臉,面對他們收獲知識的快樂,其實受教育的也是我自己,對于我自己也是一次心靈的凈化,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能夠有一個充實、難忘的人生經(jīng)歷,使我能夠在支教的過程中釋放和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將愛發(fā)揚傳承。
這讓我想到陶行知先生說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次支教也許對于我來說是一場心靈的修行。因為暑期支教需要留校一段時間,家人們不是很理解,也想讓我早點回家,可我依然堅持留下來了,最后證明我的堅持是有意義的,至少對我個人來說是有極大的收獲的,有人問我支教有什么意義,支教好像并沒有我想的那么神圣,我們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天教會他們什么,也根本改變不了什么現(xiàn)狀。但是,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孩子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多多少少能對他們產(chǎn)生一些積極的影響,能給那些處于相對閉塞環(huán)境下的孩子一點點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動力和憧憬。去支教應該教會給孩子的是獨立面對生活的積極心態(tài),這才能他們真正受益。對我們個人的成長來說依然是有極大幫助的,鍛煉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提前讓我們適應真槍實戰(zhàn)。支教過程中給山區(qū)孩童們以關(guān)愛和引導。通過支教引導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端正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引導他們從被動到主動學習。同時我們也會給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交給他們一種能力,一種認知自我的能力,一種認識世界的能力,一種關(guān)愛自己更關(guān)愛他人的能力。
對我個人來說,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技能實操能力都得到了很多的鍛煉。這些天支教的日子也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寶貴的財富。仍然記得第一次試講時的緊張擔心,甚至說話都口誤結(jié)巴,剛開始的害怕面對學生,可很神奇的是,當我站在講臺上面對孩子們時,孩子們求知的眼神,我突然就由害怕怯懦變得自信從容,講課時我也不會再感到擔心害怕,更多的是體會到在與小朋友相處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的快樂。小朋友會在下課的時候跟我閑談聊天,會在課堂上動腦思考甚至反問老師他心中想到的問題,會在上課的時候談?wù)勊约旱呐d趣與夢想,會在偶爾的調(diào)皮搗蛋的時候把老師逗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下課之后,有幾位學生走過來跟我說:老師,我好喜歡你,然后全班的孩子都依次走過來跟我打招呼,那一刻我忽然感受到站在講臺上的責任和使命,內(nèi)心也更加的堅定。
最后,成長對我來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支教則是一顆催化劑。回顧自己支教半個多月的日子,與孩子們和諧相處,與同事一起探討教育方法,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挺享受這樣的生活的。雖然支教活動已經(jīng)落下帷幕,但我知道,對我來說,支教不止于此,孩子們未來的路也永遠不止于此!
最后的最后,希望我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時間:2023-09-04 作者:肖易婷 來源:線下支教 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