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擋不住青春踐行的腳步;社區悠悠,迎來了文化傳承的熱潮。
2025年7月5日至12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第二期在解三社區熱鬧開啟,以戲曲體驗、臉譜涂鴉與書法傳習為載體,為社區兒童打造了一場浸潤傳統文化的暑期盛宴,讓古老藝術在童真視角里煥發新彩。
活動伊始,老師從戲曲的起源講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并結合經典角色示范表演。講到張飛的豪爽時,老師模仿其粗獷的唱腔和夸張的動作;說到林黛玉的婉約時,又輕揮水袖,展現柔美身段。孩子們目不轉睛,時而跟著比劃動作,時而因戲曲趣事開懷大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隨后,臉譜涂鴉環節讓孩子們的熱情徹底釋放。志愿者們準備了空白臉譜和五彩顏料,老師先講解臉譜的色彩寓意:“紅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剛正……”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在臉譜上揮灑創意。有的精心描繪“美猴王”的靈動,有的認真勾勒“包公”的威嚴,還有的發揮想象,給臉譜添上翅膀或愛心,笑稱這是“會飛的戲曲精靈”。
活動室里,專注創作的身影和繽紛的色彩交織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當孩子們舉起自己繪制的臉譜合影時,自豪的笑容與鮮艷的圖案相映成趣。
書法體驗讓傳統文化更添一份靜氣。大學生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們握筆站姿,"橫如大地,豎似青松"的講解中,毛筆在宣紙上落下第一個"一"字。孩子們屏息凝神,有的反復調整筆畫弧度,有的認真擦拭重寫,稚嫩的筆跡透著專注。志愿者們耐心指導每個細節,從運筆力度到結構布局。當歪扭的"人"字漸漸成形,孩子們眼中閃著光,在橫豎撇捺間不僅觸摸到漢字之美,更體會到"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文化深意。墨香氤氳中,一場靜心的文化修行悄然完成。
為期數日的實踐活動,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社區廣場上,一場小型 “成果展” 吸引居民駐足:墻上掛著創意臉譜,桌上擺著書法習作,孩子們還自發表演起學來的戲曲片段,一招一式雖顯青澀,卻贏得滿堂喝彩。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大學生們感慨,原本以為傳統文化對孩子是 “陽春白雪”,沒想到通過趣味轉化,能激發如此強烈的熱愛;孩子們則追著志愿者問 “什么時候再來教我們”,眼神里滿是不舍與期待。這場實踐,不僅是大學生向社區輸送文化養分,更是童真視角反哺青春的旅程——孩子們的純粹熱愛,讓傳統文化傳承有了更鮮活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