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筑夢青春”社會實踐團順利結束了暑期社會實踐的全部實踐內容,并在線上召開社會實踐總結會議。此次會議由“筑夢青春”團隊負責人徐瑞宏主持,實踐團全體成員參加。
會議伊始,團隊負責人徐瑞宏帶領團隊成員對實踐過程進行梳理:實踐團在濟南市,淄博市,泰安市,北京市,濟寧市,棗莊市等地開展為期18天的線下社會實踐,實踐期間參觀了黃河文化博物館,生態文化公園,百里黃河風景區,黃河濼口站,汶上溢流壩等景觀地,對黃河流域周邊社區與鄉鎮居民、游客、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并對問卷結果進行有效的數據處理,得出具有參考價值的調查報告,讓人們認識到沿黃河流域城市的發展現狀,并對相關部門提出參考建議,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隨后,由實踐團成員依次總結本次實踐內容,并由徐瑞宏介紹實踐亮點:一是實踐活動合理安排,以預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文化場所參觀學習,線上+線下調查問卷發放,黃河流域景觀地參觀,開展黃河文化宣講,調研報告整理分析的實踐流程,保證此次社會實踐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二是多地調研同時推進,此次實踐活動通過對多所沿黃河流域城市的調研,所選實踐單位與地點具有知名度,保障了實踐團調研結果的普適性與真實性,多角度剖析黨和政府政策的領導作用和正面影響;三是持續跟蹤調研,提出有效解決措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政策的出臺是為了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但是相關政策在部分地區的落實面臨著一些挑戰,實踐團隊會持續跟蹤實踐地相關工作推進情況,同時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政策帶來的挑戰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政策落實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在了解黃河流域生態文化的同時講好黃河故事,呼吁當代大學生保護沿黃流域生態,傳承黃河歷史文化,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