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為期數周的暑期實習已然結束;厥自谏綎|省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的點點滴滴,我從一個對社會組織工作充滿好奇的“門外漢”,成長為一名能初步理解其運作邏輯并貢獻己力的“參與者”。這段經歷不僅讓我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鮮活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更讓我對“社會治理”一詞有了具象而深刻的理解。
于細微處見真章:基礎工作中的學習與沉淀
實習初期,我的工作圍繞一系列基礎任務展開。每日的值日打掃、巡樓檢查,培養了我的責任心與嚴謹態度;定時瀏覽省民政廳、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官網,篩查最新政策通知,則鍛煉了我的信息捕捉與政策敏感度。這些看似簡單重復的工作,實則是保障一個機構順暢運行的基石。在一次次的文件派送、雜志分發、會議準備中,我感受到了行政工作的周密與不易;在無數個與Word、Excel、PPT打交道的時刻,我修改證書編號、整理申報表、融合演示文檔,辦公軟件的操作技能變得無比純熟,更體會到“標準化、流程化”在提升工作效率上的巨大價值。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任何宏大的事業都離不開背后瑣碎而堅實的支撐,這正是“樞紐型”社會組織有效發揮其鏈接與服務功能的底層基礎。
于挑戰中得歷練:專項任務中的成長與感悟
如果說日常工作是一種沉淀,那么前往德州協助舉辦“2025年德州市社區工作者職業能力大賽”的經歷,則是一次集中的淬煉與升華。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差”,內心充滿了期待與忐忑。
從賽前與團隊成員一起用推車搬運物料、布置考場,到比賽中在個人備賽區獨立承擔監考與時間提醒工作,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悶熱的環境下,我們需要高效協作,確保每個環節無誤;在備賽區,我必須時刻保持高度專注,精準地每五分鐘報時一次,同時應對不斷進出場的選手,分發試題、維持秩序。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后來的從容有序,我成功地完成了任務。這段經歷極大地提升了我的抗壓能力、多任務處理能力和現場應變能力。
更重要的是,當我親眼看到那些社區工作者或奮筆疾書,或凝神構思,為如何在現實中更好地服務居民而全力以赴時,我深受觸動。我的角色從一個單純的任務執行者,轉變為了這場旨在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大賽的支持者和見證者。我真切地體會到理論中的“社會治理專業化”、“社區賦能”等概念,正是通過這樣一場場扎實的比賽、一位位鮮活的社區工作者得以落地實現。這趟德州之行,讓我對中心“賦能基層”的使命有了最具象、最深刻的認識。
于反思中明方向:專業知識的對照與啟迪
作為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的學生,這次實習為我提供了一個觀察社會的寶貴窗口。在中心,我接觸到的是國家關于社會組織發展、志愿服務創新、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在山東的具體實踐。我看到了政策如何從文本轉化為行動,看到了政府、社會組織、社區如何互動協同,構成了一個復雜的治理網絡。
這讓我不禁反思課堂上學過的關于“結構與能動性”、“制度與生活”的辯證關系。中心的專家智庫建設、資源整合模式,正是在試圖優化“結構”和“制度”,而為社區工作者大賽提供的支持,則是為了激發基層“能動性”和改善百姓“生活”。這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觀照,讓我對社會發展的復雜性和系統性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讓我未來的專業學習有了更明確的問題導向和現實關懷。
這次實習是一次學習、歷練和沉淀的旅程。我不僅掌握了實用的工作技能,提升了溝通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對社會的認知,讓我更清晰地看到了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的可能。
在此,我還要衷心感謝山東省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為我提供了如此寶貴的實踐平臺,感謝中心各位領導與老師們的悉心指導與無私幫助,也感謝學院“社計研行”專項行動給予的機會以及團隊小伙伴們的并肩作戰。這段經歷必將成為我大學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激勵我不斷前行,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深刻洞察力和切實貢獻力的人。
李慧晨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實習單位:山東省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
實習時間:2024年7月-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