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讀長篇小說總愛挑一些特殊之日,以在心理上給自己一個儀式,畢竟是大部頭作品,不可草率行事。開始翻閱謝仲馀先生的長篇小說《人海人》,鄙人選擇在丁亥月戊子日,因正值立冬,宜動土、解除、出火等,頗具象征意味。花兩天的時間,讀一本對自己有啟發(fā)的書,這不失為一樁美事!在此,作為眾多讀者中普普通通的一位,鄙人也斗膽談?wù)勛约旱囊恍└邢耄詫ψ约旱拈喿x做個總結(jié)。
在小說的正文之前,謝先生便提出一個厚重的問題:“同是吃糧食卻養(yǎng)出多種人。同是人,會有如此大的差別。是命中注定?是造物主的安排?是命運如此?難道是‘宿命論’?難道一切都不可改變?是福至才有心靈嗎?”一言以蔽之,即人如何存在的問題。其實,謝先生是在自問自答。它的答案雖不明確,但只要讀過小說便不難找到。我們可以拿小說主人翁船兒的事跡來加以分析。
誠如謝先生所說,船兒是“一個命運最差的人,出生在不該出生的時日”。出生前家業(yè)被毀,家人被惡賊追殺,逃亡海上。更不幸的是,占卜者預(yù)言其為災(zāi)星,險些讓其命葬大海。他至九歲時才獲得一個草率的姓名,而同年竟被胞兄們奪走僅有的賴以活命的一點錢,從此步入一條無比坎坷之途。但盡管如此,身在人如草芥的亂世,那般命運多舛,船兒卻表現(xiàn)出了一些異于“常人”的可貴品質(zhì)。
例如吃苦耐勞。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船兒謹(jǐn)記多年前父母曾對他說過的話,說為人要厚道老實,要不惜身地干活,賤力得人敬。他謹(jǐn)記,并付諸實踐。他在“葛朗臺”江捉蟲的屋檐下吃著二碗白粥而賣力斬柴,在礦山吃著別人一半的米糧而替各位大哥洗衣服、點煙、端飯菜,就連在礦長辦公室亦不懈怠,白天一刻也不停地干活,有一股不要命的勁。
再比如勤奮好學(xué)。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船兒謹(jǐn)記父親臨終前須好學(xué)的教導(dǎo),先是以樹枝代筆,借月光寫字,練習(xí)四書五經(jīng),再是閱讀許多初級讀物,再是到軍校苦學(xué)軍人的八門功課。古人有刺骨懸梁、鑿壁偷光、螢?zāi)矣逞⑷伎纷哉盏裙适拢噍^之下,船兒之精神絲毫不落下風(fēng)。
再譬如知恩圖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況人乎?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船兒年紀(jì)尚小時就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顧不得胸口極痛,立即向救命的老板娘扣了六個響頭,而后更以辛勤勞作報恩。船兒事業(yè)有成時,老板娘一家窮苦,他隱名贈送財物。六不先生臨老即將破產(chǎn),他亦及時無償送上銅礦。
謝先生說:“世間萬事萬物皆可變,都在變,事在人為。其命運實質(zhì)是每個人有自己的因果。”然也!船兒之所以能在成年后既叱咤戰(zhàn)場又馳騁商場,以西方存在主義理論視之,是因為他選擇了自己最本真的存在,而沒有淪為“常人”。哲學(xué)家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一書中指出,共處的結(jié)果極有可能是自己完全消解在他人的存在方式中,泯滅了自己的獨特性和突出之處。船兒與下層人民共處,一直保持著自性,不平庸,也沒走上惡道。
海德格爾說:“此在總作為它的可能性來存在。”我們知道,我們被拋于這個世界,是無緣由的。我們存在,便是在所在的世界里存在。但是,作為人,可貴的一點,在于能在,即在本質(zhì)上選擇自己未來的可能性。船兒被拋在亂世之中,他就不得不在亂世中。而在亂世中,他既可以選擇失去自身,也可以選擇獲得自身。顯然,船兒選擇了后者。這點可以在船兒第一次行乞時就可見端倪,他當(dāng)時這樣自我叩問:“我伍滴真的變成了乞丐了嗎?天呀!”他是多么不想伸手去接他人的施舍啊!他不愿淪為慣乞,占盡慈善家們的便宜而自詡聰明。
小說的最后寫到了一個名叫陸五鳳的女子,該女子也有吃苦耐勞、知恩圖報等好品質(zhì)。成人的船兒經(jīng)過一番簡單的探問后,便決定將其娶為媳婦。奇哉?不奇怪!那不就正好反映了船兒從她身上看到了另一個保持本真的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