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案調查
法官說:“老爺爺,這不矛盾,剛才我說過土地和房屋分給你們是符合當時的國家政策規定的。”
一個老貧農團員搖了搖頭說:“那我再問你,如果這批浮財當時被挖了出來,應該歸誰?”
法官說:“如果當時被挖出來,按當時的政策應該歸農會,屬土改成果。”
那老漢又問:“我再問你,當時王老耀和袁留香私藏財寶對不對?”
法官想了想說:“按當時的情況,他們是不對的!”
那個老貧農團員一聽這話,笑道:“這不就是了!當年他們是錯的,現在他們錯藏的浮財被我們挖了出來,就還應該算土改成果,俺們按當時的成份和人口將其分了,有什么不對呢?”
法官無奈,回到法院,向院長匯報了情況,院長覺得此案具有典型意義,既然調解不成,只好在法院民事庭開庭審理。原告袁留香、被告王囤和幾個老貧農團員全部出庭。通過一番爭論,法院判決如下:被告王囤現居住宅院土改前系原告袁留香家所有,后挖出的銀元系根據原告指認的地方挖出,其中一罐銀元明確書寫有原告王老耀的名字,該罐銀元、銀元寶應視為當時原告家的財產,應歸還原告所有。被告王囤挖出的一罐銀元,也因該宅院系原告家祖上所有,可排除他人埋藏的可能,罐內所藏333塊銀元確定歸原告所有。另書有“王中立”名字的一罐銀元,此罐銀元的產權可能涉及他人財產利益,該部分事實不清,本院將另行審理。
王囤和幾個老貧農團員一聽法院坐歪了屁股,審來審去沒了他們一點點兒,頓時嘩然,法庭上一片亂哄哄,法官連連擊槌也沒擋住,最后只好宣布休庭。
法院通過合議,決定強制執行,一定要將分掉的銀元收上來歸還原告。
可是,村里分得銀元的人沒一個肯上繳的。
四法治人治齊上
村民集體抗法,法院執行人員也犯了難。因為攤到每戶的銀元太少,總不能因幾塊銀元就動法,沒辦法,他們只好向院長匯報。院長也覺得棘手,最后便給潁河鄉的鄉書記打了個電話,說明了情況,央求鄉黨委協助一下,也可借機給村民們普及一下法律知識。鄉書記姓胡,是與院長同時從縣委大院里走出來的干部,兩人很熟。一聽是這事兒,也犯了難,問法院院長說:“是不是你的法治不靈了,想利用我搞一回人治?”
院長笑道:“這也是無奈之舉呀!”
胡書記放下電話,就給王雙樓的支書、村長打手機,要他們配合法院執行判決,盡快將分下去的銀元收回來,三天以后,交到鄉政府,再聽候處理!
因為是鄉書記下的命令,分量就不一樣,村長和支書一商量,便開始在大喇叭里通知讓得到銀元的村民限期交回,而且是支書帶頭做爺爺的工作,第一個先交出了所得的十塊銀元。由于是村干部的家屬帶頭,就再沒人抗議,三天不到,分下去的一千多塊銀元全部收齊,當天就送到了鄉政府。胡書記很高興,立刻給法院院長打了電話。院長更高興,說既然收齊了,就將待審的300塊留下,剩下的讓原告打個收條領回去就行了。
王大全接到大隊通知,急忙用三輪摩托帶著老奶奶去了鄉政府。胡書記對他們很客氣,讓人取出他們應得的那一大包銀元并對袁留香說:“老人家,這是你們家的733塊銀元,你點點吧,看對不對?”
袁留香感激地說:“不點不點,俺相信政府,感謝政府對我們的保護!”
為感謝書記,袁留香親手從包里捧出一捧銀元,對胡書記說:“書記呀,這捧袁大頭,給你留著玩兒,畢竟是老輩子的東西,也是我老婆婆的一點心意不是?”
胡書記忙攔住,說:“老人家,這銀元我可不能要!我不能執法犯法呀!心意我領了,謝謝您!”
五過不去那道坎
交接完畢,王大全帶奶奶急忙回了家。他們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數銀元。袁留香拿起一塊,用沒牙的嘴先吹了一下,然后急速地舉到耳旁聽銀聲。當她連試幾塊之后,面色陡變,驚叫道:“全兒,大洋假了!”
王大全一聽,大吃一驚,忙學著奶奶的樣子試聽,試了幾塊只有一塊有銀聲,驚呼道:“奶奶,有真有假,咋辦?”袁留香沉吟片刻,果斷地說:“全試一遍!”說完,祖孫二人開始挨個兒試聽。試聽了兩個時辰,733塊中只有180塊是真的,剩下的全是假貨。望著那堆假銀元,王大全傻了,憤怒地說:“肯定是有人調了包,走,咱們找書記去!”
袁留香面色凝重,抬頭望了孫子一眼,說:“是哪個調的包你知道嗎?”
王大全一下怔住了,想想也是,銀元是從各家各戶收上來的,又經支書、村長送到政府,然后又由鄉書記親自交到他們手里……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說不清!怕是連公安局都難查出哩!他望著那堆假貨,嘆了一口氣,問奶奶說:“奶奶,咋辦?總不能吃個啞巴虧呀!”
袁留香也一直盯著那堆假銀元,許久才說:“既是吃了啞巴虧,就別再聲張!”
王大全說:“我咽不下這口氣!”說完就要給哥哥打電話,袁留香攔住他,說:“咽不下去也要咽!這是無頭案,你告哪個去?別費那心思了,認了吧!銀元雖假了,但咱總算爭了一口氣,贏了官司!這口氣憋了我60年了,這回總算出來了!”
沒辦法,王大全也只好認了。
可是,袁留香雖然寬慰孫子,自己卻最終沒咽下那口氣,不久就病了。畢竟是熟透的瓜了,病了沒多久就離開了人世。
袁留香出身大戶人家,知書達理,平常頗有人緣,再加上她屬村里為數不多的長壽老人之一,眾人都送了紙錢,葬禮辦得很隆重。
只是王囤沒去,因為他很恨袁老太太死得不是時候,若早死幾天,自己到手的那一罐銀元怎么會花落旁家!
他非但沒參加袁老太太的葬禮,而且還很氣憤地找出那三個盛銀元的罐子,恨恨地摔了個粉碎……
只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所摔碎的三個罐子中,有一個是明朝宣德年間的青花瓷,價值不菲,能頂三罐銀元總價值的幾倍!
兩個月后,他得知了真情,心痛難當,不久也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