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象熱帶魚一樣,穿梭于十幾桌圓臺之間,
象久別重逢的親人,象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老兵。
這不是余仲海嗎?
我趕緊走上前去,
倆人重重握手,"/>
在知青聚會的大堂里,
我們象熱帶魚一樣,穿梭于十幾桌圓臺之間,
象久別重逢的親人,象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老兵。
這不是余仲海嗎?
我趕緊走上前去,
倆人重重握手,
久違了,兄弟,
你的博客好熱鬧哦!
怎么?你在關注我的博客,
我有點莫名的感動,也有點小小的得意。
知青開博,
說明知青不甘落后于時代,
知青一直想躋身于更多的領域。
歷史斷層中的知青,
不計歷史的恩怨,
肩負著修復歷史的重任。
在聚會上,
有一張陌生而又似曾相識的面孔,
他就是兄弟分場的朱衛國先生,
在網上得悉六分場知青聚會,
他特意駕車趕了過來,
自報家門:七分場的;
六分場博客群的忠實讀者。
暢聊了一個多小時,
朱先生余興未盡地走了,
我們留飯,他說不了,主要是來感受一下知青聚會的氣氛。
如果今天單位邀他去聽一個行業報告,
他未必會去,他寧愿冒雨來到知青中,
這就是根深蒂固的知青情結。
老一連三排女生的餐桌上還有不少空位,
不能冷落了三排女生,
已經在其他桌上落座的潘琪坐了過去,
楊明德也坐了過去,
曹偉偉和在下也補充進去。
但愿今天來的兄弟姐妹,
每一個人都感到溫馨,都感到快活,都感到舒暢,
這里沒有孤獨!
今夜無眠才好,
只是歲數不饒人。
嗨!那一桌不全是我們老一連的兄弟嗎?
我迎了上去,
一一報出了他們的姓名:
孫立山、王穗芳、陳衛國、湯華國、張衛東、朱建偉……
叮叮鐺鐺,一陣碰杯。
我那口子提醒我怎不坐到梅飛鴻、周銀石那一桌去?
我說我們是老關系了,兄弟我怠慢了,
今天是小圈禮讓大圈,
誰讓我們都是兄弟姐妹,
我們愿與知青共命運,同榮辱。
嗨!崇惠財夫婦也來了,
照例是久久地握手,互道珍重。
不管人生路上有過多少曲折,
這里的冠詞只有一個:知青,
今天的稱呼只有一種:兄弟姐妹。
嗨!我看到了周永新、朱正榮、蔣新民、楊新全、莊惠康……
我們同時呼喚著對方的名字,
一句“你好嗎?”足以表達一切。
嗨!看到了長寧區的張小龍、謝國燦、王根寶、王成豪……
使我想起了余家騏,
想起了長寧人的團隊精神。
但愿大家日子好過。
詩人陳仲芳也來了,真是稀客,
雖說是AA制,
但詩人執意要拿出十倍的錢,
說是初來乍到,聊表心意。
沒想到王理、姚福興倆位哈爾濱知青也來了,
倆人的模樣依稀還有早年的影子,
如今王理早已成了新上海人,
姚福興定居廣州。
男女同胞的握手是那么自然、親熱!
那眼神又是那么的誠懇和關心!
全然沒有早年的嚴肅、當年的羞澀、那時的禁忌。
為什么我們熱衷于知青聚會?
因為我們對知青有著深深的歸屬感,
我們懷念我們的青春,
我們共同把人生黃金的十年獻給了北大荒。
我們失去了很多很多,
我們得到了很多很多。
知青之間,比同事更真誠,比朋友更厚重。
酒樓的服務生驚詫于我們的瘋顛,
他們哪能體會不朽的知青情結。
知青的話題到死也嘮不完!
恕我用了最樸素的文字,
因為知青的感情原本樸素。
知青讓花里胡哨走開,
讓虛情假意開路埋死。